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艺术人文>>正文

朋友圈成“谣言圈” “自媒体十条”获网友拥护

2014-8-15 14:59: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进入论坛

核心提示|如今,朋友圈和公众号发展迅猛,在给人们带来信息传播和互动交流便利的同时,也逐渐成为谣言及违法信息的集散地,危害正常的网络传播秩序和公共利益。

被网友称作“自媒体十条”的《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对于改变这种环境将起很大的作用,因而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

微信、易信、陌陌、来往等即时通信工具运行团队负责人均向《大河报》记者表示,当前出台《规定》很有必要,这将对他们加大治理网络乱象提供重要依据和有效抓手。

朋友圈成了“谣言圈”,不管不行了

在郑州市公安局须水分局民警李彦启看来,微信朋友圈里有些谣言确实会影响社会稳定,他举例说,前几天,一则“为云南灾区祈福”的信息在朋友圈广为传播,不少网友出于爱心,都点击并转发了,“很快就有消息称,这个页面会收集用户信息进行诈骗,接着我们就接到了关于这个问题的报警投诉”。李警官说,由于一时搞不清楚真相,他们也无法给报警的群众解释,“直到后来,官方消息出来,说这个页面不是恶意收集用户信息诈骗,是‘诱导分享’,事情才暂时平静”。李警官表示,类似这样的事情在朋友圈很多,真的是需要管一管了。

“我就是学医的,但每天要在朋友圈看那些医学谣言。”说起朋友圈的谣言,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医生董星有些气愤,“什么‘缺水导致癌变,多喝水就能防癌’,‘小孩子吃一次抗生素7天不发育’!这些明显没有医学常识的东西,很多不负责任的公众号一遍遍发,连我的家人朋友都在转发”。董医生无奈地说,到了最后,他都懒得给朋友圈“科普”了,因为解释的速度永远赶不上造谣的速度。

“我就是卖牙膏的,我都不知道的事却在朋友圈被刷屏。”张莉莉在丹尼斯卖场销售某品牌牙膏,每当看到“牙膏底部颜色条为黑色,基本是纯化学制品”这样的谣言在朋友圈转来转去时就很生气,“这些谣言骗年轻人是小事,关键是父母这一辈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群最容易上当,好不容易会玩朋友圈了,看到谣言在朋友微信中出现了就跟着转发,多数时候还会发给自己最关心的人。”小张说,必须好好治理一下了。

网友认为公众号就该对公众负责

“朋友圈本来是用来分享生活和心情的,结果变成了心灵鸡汤、网络传言、养生秘笈、网上买卖还有各种真伪难辨文章的垃圾场了。”媒体人徐先生说,如今一打开朋友圈就是各种链接,因为很多人缺乏相关的信息分辨能力,想要靠普通用户自己去清洁微信公众号制造的垃圾,显然有点难。

“现在朋友圈里其实传得最多的就是养生方法还有奇闻逸事,这些东西我又不是专家,分辨不出真假,但内容新奇好玩,有的感觉大家都关注健康嘛,转转也没啥,就随手转发了。”赵丽是某酒店的大客户经理,在她看来,从公众号发出,被朋友圈转发的信息,难辨真伪的不在少数,她认为,既然是叫公众号,就必须对公众负责,“所以我觉得自媒体十条直接指向公众号是很好的”。

新规与普通用户关系不大

郑州自媒体人张先生经营的账号据说注册用户已达到了20万左右,他很关注“自媒体十条”的详细规定。他说,自己所注册的公众号是以推送娱乐类和互动类的相关资讯为主,有时也会转载有趣的时事新闻,并推送媒体的相关报道。

张先生说,这次规定的“新闻单位、新闻网站开设的公众账号可以发布、转载时政类新闻,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的非新闻单位开设的公众账号可以转载时政类新闻。其他公众账号未经批准不得发布、转载时政类新闻”一条,对他还是有点影响的,“以后我得严格要求自己,不发这类东西,毕竟还是要以守法为底线的”。

史女士正在帮公司申请微信公共账号认证,由于按照新规,需要审查、备案,通过的时间和程序都更为复杂严格了,但她认为,这对于企业服务号来说是个利好,“审查管理越严格,我们正规企业的公众号可信度就越高,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好事。”史女士表示。

腾讯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新规对普通微信用户不会有影响,它只针对公众账号部分。而来往、陌陌、易信的负责人也表示,他们会严格按照新规执行,但不会影响普通用户的使用,“毕竟即时通信工具的主要用途是沟通,资讯内容转发只是延伸功能。”阿里巴巴公关部负责人说。

而河南省公安厅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目前《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在河南的具体执行办法还在制定之中。对于相关管理部门来说,将在依法打击利用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造谣传谣、传播淫秽色情等违法行为的同时,确保普通用户安全自由地使用即时通信工具。

阅读延伸

“朋友圈”谣言分4类

人民网曾总结微信“朋友圈”谣言特点,别有用心者大多出于泄愤、好奇、从众、投射等心理蓄意制造谣言,一般涉及日常生活、环境保护、自然灾害、抽奖博彩、商业金融等,大致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1.哭爹喊娘寻关注。“小女孩在某小区被拐走”等以寻人寻物为主要内容的谣言,已成为骗取同情和关注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有不法分子借此实施“吸费电话”等诈骗。

2.假冒官方发消息。“违章不早处理,保费会上浮”等,描述绘声绘色、细节生动,好事者多联系热点事件,打着相关职能部门的旗号,编造谣言,危言耸听、蓄意传播紧张情绪。

3.以健康名义“科普”。“两边乳房不对称,易得乳腺癌”,“长期便秘是肠癌的先兆”……不少打着“微健康”名义传播的知识帖,成为误导人的“伪健康”毒药。

4.靠恐吓和迷信骗关注。标题或文末一定带有诱导或威胁性语言“今天某某日,转了家人长寿”,“看了要转发,不发死全家”等,让人转也不是,不转也不是。记者祁驿


编辑:秦人
关键词:朋友圈 谣言 公众号 自媒体 十条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