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资讯>>正文

榆林榆阳补浪河女民兵治沙连背后的故事(上)

2014-7-30 9:38:00  来源: 三秦都市报 - 三秦网   进入论坛

现在的补浪河

现在的补浪河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补浪河乡治沙女民兵连,1974年成立以来,40年扎根大漠,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治沙造林,为改变当地沙进人退的历史、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连队先后被团中央、全国妇联和国家林业部命名表彰为“新长征突击队”“三八红旗单位”和“绿化祖国突击队”。1993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授予“治沙英雄女民兵连”荣誉称号;2002年,被全国绿化委、人事部、国家林业局表彰为全国“防沙治沙十大标兵单位”,被总参、总政表彰为基层民兵预备役工作先进单位。联合国环境专家高度称赞她们的治沙成果。
   40年前,54名平均年龄只有18岁的女民兵打起背包,扛着红旗,在风沙侵蚀最为严重的毛乌素沙漠南缘黑风口安营扎寨,开始了坚持不懈地造林治沙战斗。7月21日,记者走进当年治沙女民兵奋战的地方,40年后的今天,七月骄阳,烈日炎炎,可是走进补浪河乡治沙女子民兵连,绿树成荫、凉风习习,炎热的夏日里让人心旷神怡。谁能想到,这里曾是满眼沙漠。

 

红柳遍沙漠

红柳遍沙漠

 

起初3辆架子车、40把铁锹“铁姑娘”搏战风沙

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的补浪河乡,80%的土地为流动沙丘。在近百公里的风沙线上,除了星星点点的骆驼刺,几乎见不到绿色。“风刮沙来睁眼眼难,庄稼苗苗长不全,压咱地呀埋咱房,讨口口呀离家乡……”沙夺良田,曾经让许多乡亲无奈地走了西口。1974年春,在党中央、毛主席“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号召下,54名女青年打起背包,开赴风沙肆虐的大水湾,组成了“长城姑娘治沙连(治沙女民兵连前身)”。在这里,她们用3辆架子车、40把铁锹开始了搏战风沙的艰难历程。
   最初的日子,在沙地挖树坑,挖出一锹,又被细沙填平,三尺见方的坑往往要用1个多小时。可一刮风,挖好的树坑又都被沙子掩没了,她们不得不从头再来。这样日复一日,也不知流了多少汗,吃了多少苦。上天不负苦心人,一年后,3万多株白杨树终于长出了鲜绿嫩芽,这给姑娘们带来了莫大的鼓舞和希望。从此,她们心中种下了关于绿色的梦。
   马尔桃沙梁、小长壕沙丘、柳把庵、水井、一片一片成长的沙柳、一行一行侧柏……,记者踏访治沙连洒满汗水的战场,每座当初的荒丘都留下了治沙姑娘们不畏艰辛、艰苦奋斗的故事。
   治沙姑娘与时俱进用行动讲述着“春天的故事”
   早在种下第一棵树时,治沙连的姑娘们就立下誓言:任何人不准到林场放牧,不准动林场一草一木。一些沙窝里,时而看到枯死的树干原样不动的伫立着,却没有人砍折捡拾。姑娘们说:“寸草遮丈风,留着挡风沙吧。”
   补浪河乡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有人提出把治沙连的财产分了,把树林砍了。时任连长的潘生清,这位与风沙搏斗了6个春秋都没掉过一滴泪的坚强女子,面对一群群蜂拥而至要砍树的人,哇地放声大哭。她先找公社书记,接着又一个村一个村地找大队长,苦口婆心地解释、劝说。她的真情打动了乡亲们,林场最终保住了。
   治沙连就像沙漠中的红柳,成长得相当艰难。上世纪90年代,当市场经济的浪潮奔涌而来时,治沙连则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矛盾和困惑。治沙造林是一项投入大、周期长,而经济效益又来得很缓慢的建设。连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选择。
   在党组织和人武部门的召唤下,老民兵边兆芳放弃了自己的事业,毅然挑起了重担。她探索出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坚持以治沙造林为主体,大胆提出“兴办经济实体,优化配置经营,实施综合开发,积极发展养殖、种植业”的新思路。她三下西安,请来陕西省治沙研究所的杨志杰教授,对方圆上百亩固沙地带进行考察。当杨教授把土壤化验结果和大面积适宜种植葡萄、香梨等经济作物的资料传来时,姑娘们放起鞭炮,扭起秧歌,尽情地唱开了《春天的故事》。
   翌年,在专家指导下,连队建起了千亩育苗生产基地,培育侧柏、杨柳等树苗,新栽了苹果、美国杏等经济林木。2001年,连队又种植了900多亩畜草,420多亩花棒等沙生植物,改造了500多亩“老头林”,使连队固定资产增加到110多万元。“二道毛韭菜扎把把,爱红火的人遇到一搭搭……”在曹家峁新开辟的万亩荒滩上,听着这动人的“信天游”,循着女民兵们一串串的脚印,只见为万亩飞播造林工程准备的一道道防风固沙网格障蔽正向沙漠更深处延伸……

绿树成荫的治沙连

绿树成荫的治沙连

现任连长听着治沙连的故事长大

一身迷彩服,略显黝黑的皮肤,脸上经常挂着微笑,这是治沙连第十四任的代理连长席彩娥给人的第一印象。席彩娥指着一群小羊羔说:我们连队现在养了很多羊、鸡、还种植了西红柿、黄瓜等蔬菜。现在正在加盖新的柳把庵,将来我们想在治沙护林的同时主抓绿色生态发展旅游。
   席彩娥说自己的故乡就在补浪河乡,小时候就听周围的村民讲过许多关于治沙连的故事,再加上她的长辈就是治沙连的老民兵,这就更加坚定了自己长大后来治沙连的决心。15岁时她就进入治沙连成为一名女民兵,一边读高中一边种树。2010年席彩娥参军入伍,两年后23岁的她刚刚从部队退役,就直接来到了治沙连。连队偏僻,也不能上网,每天喂鸡喂羊、防风固沙,打理连队的日常事务,都习惯了。“趁着现在还年轻,多种几棵树为家乡人多挡一点沙子!”这是席彩娥说得最多的话。
   说到治沙的苦时,席彩娥望着自己栽下的一棵棵树苗说道:“有时候实在累得不行,就跑回家里向爸爸抱怨几句,但是第二天起来我还是跑到了这里,想看看昨天种的树苗活了没,没办法,就是舍不得!”
   如今,连队编制女民兵60人,其他女兵在每年春季或者大型植树活动时才来林地劳动,平日里只有连长席彩娥一人驻守,维护树木、整理内务。席彩娥最大的愿望就是好好担任连长的责任种树之余发展更多的产业。

绿树成荫的治沙连2

绿树成荫的治沙连

大型纪录片《女子治沙连》 将与观众见面

几十年来,治沙连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黄沙路变成了现在的柏油路,可以说机遇与挑战是现在的治沙连真实写照。
   截至目前,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共推平沙丘800多座,营造防风固沙林带33条,修引水渠35公里,治理荒漠14225亩。在“铁姑娘”的不懈努力下改变了沙进人退的历史。
   在补浪河治沙连记者巧遇榆林市榆阳区领导考察治沙连,榆林市榆阳区人民武装部政委杨伟才说,现在的治沙连确实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民兵缺少,特别是当地的居民宁可去当服务员也不愿意来治沙连种树;再加上治沙连目前只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几乎没有,而植树又是个投入大,产出小的生态工程,现阶段治沙连资金来源几乎全部依靠政府的补助,种种原因使得治沙连的发展举步维艰。种种的问题,使得新一代的治沙连民兵不断的探索着出路,杨伟才认为,治沙连要摆脱现在靠政府“输血”的困境,实现自我“造血”功能。现在的困难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但是不管有多大的困难,我们还会继续演绎治沙连的传奇。
   据了解,一部全面真实反映榆阳区补浪河乡女子治沙连40多年来,战胜恶劣自然环境与风沙搏斗造林治沙的大型纪录片《女子治沙连》,目前正在榆阳区补浪河乡拍摄,将在7月底完成拍摄。
   该片由中央电视台央视社教中心《当代工人》导演宋占涛执导,讲述了40多年来,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女民兵,不畏艰苦,前赴后继,为战胜荒沙绿化家乡所奉献青春的感人故事。本片大量运用情景重现的拍摄手法,生动的展示出当年治沙的画面,本片还分别采访了历任女子治沙连中的连长和一些老民兵,挖掘整理了一批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文/图朱丹 本报记者 越奋刚 苗嘉诚 韩晓妮


编辑:秦人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推荐信息
到西安关中驾校 考驾照  三秦游网站指定单位,网上报名优惠200元!
陕西户县龙窝酒!
秦绿辣椒 我的辣味!
 
最新信息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