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粉色都市报—粉色网讯(焦阳忠 记者 张军建)韩城历史悠久,历史人物众多,文物古迹荟萃,有“文史之乡”和“关中文物最韩城”之美誉。世界文化名人司马迁、春秋时期赵武、乾隆年间名相王杰、现代著名作家杜鹏程等都诞生在这里。全市现有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182处,馆藏文物万余件。目前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5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个,各种文化遗存数以千计。元、明、清古建筑遍布城乡,其中元代建筑堪称陕西之最,位于昝村镇的普照寺被誉为陕西元代建筑博物院。
韩城享有“小北京”之称,明清四合院民居建筑保存完整,尤以党家村最为典型,被国内外专家赞誉为“世界民居之瑰宝”、“人类文明的活化石”。大禹治水、赵氏孤儿的历史故事也都发生在这里。韩城的自然景观也为它丰厚的文化资源锦上添花,黄河最宽、最窄处的风光都在韩城境内。
韩城的文化遗产极为丰富,最具代表性质的有门楣题字、韩城行鼓、抬神楼、秧歌等。
目前韩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国家级项目两项,分别是韩城行鼓、韩城秧歌;陕西省级保护名录项目9项,分别是韩城行鼓、韩城秧歌、韩城抬神楼、司马迁民间祭祀、韩城阵鼓、韩城谏公鼓吹乐、韩城古门楣题字、韩城围鼓、鲤鱼跃龙门传说。渭南市级保护名录项目23项,韩城市级保护名录57项。
韩城行鼓:俗称挎鼓子。表演时鼓手都头戴战盔,腰束遮鞍战裙,击鼓时仰面朝天,鼓阵排开,令旗挥舞,百鼓齐鸣,气势恢宏,酣畅淋漓的鼓姿,强劲刚烈的鼓点,似黄河咆哮,如万马飞奔。多次在国内外大赛中获奖。1997年,韩城行鼓队赴香港参加香港庆回归大型庆祝活动,为韩城人赢得了中华第一鼓的美誉。
目前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一批陕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韩城秧歌:是一种融民歌、说唱、舞蹈为一体,并向戏曲衍化、且初具戏曲雏形的演唱形式。 表演时大都由一旦一丑(最多不超过三个角色)来表演有故事、有人物的演唱或小戏 韩城秧歌大都由一旦一丑(最多不超过三个角色)来表演有故事、有人物的演唱或小戏。多于正月十五夜晚在村中广场上,铺张草席做舞台,俗称“地摊子”。组织邀请七、八对唱秧歌的艺人相继表演,以欢度佳节,庆贺丰收。常演的剧目很丰富,题材广泛,涉猎面广。
韩城抬神楼:韩城的社火队伍中,抬神楼被誉为社火之王,也是中国独一无二的社火奇葩。在数百年的盛大社事中,抬神楼的威武雄壮,闻名遐迩。表演中,总是村牌对联在前,道锣大号在后,火铳开道,锣鼓伴奏,十六台法王神楼被千百人簇拥着赫然出现。;神楼周围吊有千百铜环,而抬楼人手足则戴有串串铜铃。行进中,十六名抬手以统一的步履轻踏慢进,作和谐的律动,铜铃、铜环铿锵作响,与锣鼓声相呼应。
韩城围鼓:是一种古老的社火表演形式,盛行于陕西韩城西部山区,尤以薛峰乡王村最具代表性,又名十二村锣鼓。是一种地方性民间鼓乐,它阵营壮观、气势宏伟、形式多样。正是因为它源于战争、生活,而独具一格,它的表演形式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战争、生产、生活、风俗习惯、乡土民情等内容,同时融入了喜庆的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众将其用于庆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颂扬公德、自娱自乐。韩城围鼓既适用于大型庆典的演奏活动,也常用于婚嫁、宴请及春节、庙会的演奏。它既可以千百人齐奏对阵,也可以七八付铙䥽、三四面鼓进行小合奏。独奏也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