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资讯>>正文

[发现汉中]秦汉古道诗满路

2014-7-28 19:40:00  来源:[CopyFrom]  进入论坛

  周秦汉魏,遥远神秘的诗境

  对于秦岭以北的中原人来说,远古的汉水、秦岭、巴山是一片神秘、神奇、神圣、神往的土地。西周初年,周天子派重臣沿着艰险的秦蜀古道来到汉水之滨,祭拜周人心目中的圣山旱山(今称汉山)。当敬神的牺牲(红色的公牛)、祭祀的美酒(汉中黄酒)摆在旱山山神面前,人们在篝火旁载歌载舞祈求神灵赐福时,随行的诗人诗兴大发,他用诗歌描述了宏大的祭祀场面,“清酒既载,骍牡既备。以享以祀,以介景福”。他祈求神灵庇佑自己能施展才华、实现理想与抱负,像矫健的雄鹰翱翔在蓝天,如自由的鱼儿畅游在深渊。诗人吟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诗经·大雅·旱麓》)这是诗人在汉中这片土地上最早的吟诵。

  今天的汉山虽已失去往昔的神秘与神圣,但它依旧是汉中最美的山之一,挺拔高耸,葱郁苍翠、瑰丽神奇。每年3月,登山赏花之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站在汉山之巅放眼远眺,数万亩油菜花尽收眼底,汉水河谷似金色的锦缎铺就,美若仙境,令人神往。

  褒斜道南口的褒谷口,是倾国倾城的美女褒姒的故乡。然而历史和诗人们对这位汉中女子的评价都是不公正的。

《蜀道难》诗意图(清 袁耀绘)

《蜀道难》诗意图(清 袁耀绘)

  西周末年,周幽王昏庸无能,重用奸佞,导致国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税赋沉重,加之遭遇地震、旱灾,民不聊生,民怨沸腾。周幽王沉溺酒色,不理朝政,四处寻求美女。得到褒国献的美女褒姒,无比宠爱。弃原王后申后如敝屣,与褒姒缠绵悱恻,生一子名伯服,幽王视伯服如掌上明珠,疼爱无比。幽王不听大臣劝阻,废掉申后,册立褒姒为王后,立伯服为太子。荒唐的周幽王为博得冷美人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导致犬戎入侵,国破家亡,自己身首异处,褒姒也被掳犬戎。明明是昏庸的周幽王自己玩灭了国家、玩丢了性命,而当时的一些诗人却归咎于无辜的褒姒,《诗经·小雅·正月》说:“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每次乘车途经褒谷口时,都会想象褒姒无奈地告别亲人,翻越秦岭踏上不归之路的悲惨情景。

  建安二十年(215)夏,曹操亲率大军翻越秦岭由陈仓道征伐张鲁。诗人王粲随曹操参与了此次征战。这一年七月,曹操率兵由散关抵达汉中地区的阳平关。夺取阳平关后,曹操迅速占领了南郑(今汉中市城区)。张鲁翻越米仓山逃往巴中,十一月投降。战胜张鲁后,曹军斩获颇丰。王粲的《从军诗五首》(其一)记录这次征战:“陈赏越丘山,酒肉踰川坻。军中多饶饫,人马皆溢肥。……拓土三千里,往返速若飞。歌舞入邺城,所愿获无违。”诗中洋溢着胜利的喜悦与自豪。歌颂了诗人心目中的明君贤相曹操驰骋疆场、荡平割据、统一天下的辉煌业绩。

  如今,位于金牛道与沮水道要冲的古阳平关当年的风貌已经不在,只留有一段今人修建的关城供人们追思远去的历史。

  大唐盛世:羁旅行役蜀道中

  唐朝是个盛产诗的时代。虽然那时传媒并不发达,但人们想尽一切办法让脍炙人口的诗歌在民间传播。唐时秦岭、巴山古道中的每一个驿站、寺庙、旅舍、酒馆的墙壁都是诗人发表新诗的阵地。古道驿站墙壁上常常有第一流的诗人的题咏。元稹路经秦岭中的骆谷驿时,看到墙壁上题满了白居易、崔诏、李逢吉、王质夫的诗,欣赏朋友的诗,如同他乡遇故知,消解了诗人漫漫旅途中的劳累和寂寞。诗人欣赏之余,自己也题了一首《骆谷驿》于这面诗墙上,诗曰:“邮亭壁上数行字,崔李题名王白诗。尽日无人共言语,不离墙下至行时。”

  唐中宗神龙元年(705)春,诗人沈佺期因罪被判流放驩州(治所在今越南荣市)。这一年对于曾经仕途顺遂、人生得意的沈佺期来说,是他命运的转折点。他被吏卒们押解着,踏上流放贬谪之路。从长安出发,翻越秦岭,夜宿褒斜道上的七盘岭驿站,诗人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那秦岭皎洁的山月、那碧空璀璨的银河感受到了这位落魄的诗人忧思与悲伤。诗人也在这座高山驿站中留下了他人生中最好的一首诗《夜宿七盘岭》。“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是那个夜晚沈佺期所看到的秦岭夜景。

  七盘岭驿站今已不知在何处,我们只知道褒河水库西面的那片山岭是沈佺期曾经走过的七盘岭。

  乾元二年(759),杜甫一家在战乱中又遭遇了天灾,凭小小的八九品小吏的薪俸无法在关中生活下去,老杜只好弃官加入逃荒的流民行列,走上漫漫蜀道。杜甫一家翻越秦岭、巴山走向成都时,在略阳飞仙岭细如鸟毫的古马鸣道上,经受了乾元二年最寒冷的冬天。他在荒野中无助地悲吟道:“万壑欹疏林,积阴带奔涛。寒日外澹泊,长风中怒号。”他觉得自己无法让妻儿过上安定的日子,心中十分愧疚。感喟道:“叹息谓妻子,我何随汝曹。”马鸣阁栈道凛冽的寒风见证了诗人的苦难。

  翻过飞仙岭之后,杜甫一家踏上金牛道,翻越五丁关,到宁强。走在宁强五盘岭上,看到那险峻的山、清冽的水、淳朴的人,老杜稍稍有了一点好心情,诗人吟道:“喜见淳朴俗,坦然心神舒。”饱受了人间苦难的老杜太容易满足了,秀美的山川、淳朴的山民,就能消解老杜半年多逃难途中劳累、饥饿、寒冷带给诗人的痛苦。

  2010年春,为了解宁强、略阳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情况,我曾途经杜甫走过的这条偏僻古道。杜甫当年行走的栈道遗迹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宁强至略阳间的县际公路。乘坐现代交通工具行进在崎岖蜿蜒、傍山临壑的山路上,还是令人心惊胆战、忧惧危途。

  永泰元年(765),边塞诗人岑参被任命为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经傥骆道前往蜀中上任。寒冬十一月,诗人踏上险恶的傥骆道,他在《酬成少尹骆谷行见呈》一诗中真实地描写了傥骆道的险恶及秦岭深处独特的风光。傥骆道中千崖万壑、林木苍莽,山崖壁立千仞、道路迂回曲折,冬日的坚冰使得车轮打滑行进艰难,密集的竹林常常挂住行军的旗帜。进入山林中天昏地暗分不清早晚,行走在山崖悬空的栈道上令人心惊胆战。仰望攒集的山峰直插云霄,直到正午时分山谷中才能见到一缕阳光。为了赶路,诗人一行“夜宿月近人,朝行云满车”,晓行晚宿,十分辛苦。山中的景色十分奇异,潺潺泉水流入石罅之中,雷电劈打使千年古松树心枯焦。历经了人生坎坷、看惯了官场险恶的岑参在险恶的傥骆道中感慨道:“浮名何足道,海上堪乘桴。”诗人此时已萌生归隐山林之意。

  走进汉中长青华阳景区的苍耳崖、龙吟峡、大坪、小坪、兴隆岭一带,仰望头顶一线蓝天,脚踩乱石嶙峋的山路,耳听滔滔山溪咆哮,就会切身感受到岑参行走在傥骆道的艰辛。岑参所描写的这段古道,没有被现代公路覆盖,还略有古貌。而今古道上虽然没有豺狼虎豹等猛兽,但这条路山高、水险,林深、草密,时而有毒虫野蛇出没,只有护林人员、采药人或探险的“驴友”偶尔经过。

  两宋诗章:秦蜀古道觅封侯

  北宋时期的汉中是全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兴元、洋州是重要的边贸物资茶叶的主要产地和集散地。兴元是一座经济贸易比较发达的城市,又是四川通往中原的交通枢纽。南宋时期的汉中一直是抗金与抗元战争的前线。宋代许多文人骚客或游历,或路经,或驻足汉中这方山水,写诗描述这方山水旖旎秀丽,记录在这片土地上的生活经历,抒发对这片山水的人生感悟。

  熙宁六年(1073),著名诗人、画家文同由陵州(今四川仁寿县)知州调任兴元知府,来到汉中这大汉王朝的龙兴之地。任兴元知府两年多,文同写了数十首吟咏汉中的诗歌,他的《丹渊集》中有多首诗歌作品描写汉中城内外的人文景点与山水风光。他在一个晴日的傍晚登上汉中城楼北眺秦岭时看到的景象是“秦岭巉巉列万峰,晚岚浑欲滴晴空”。他在《北城楼上》一诗中这样描写了登上汉中北城楼的感受:

  满目望不极,城楼当最高。

  地形连楚阔,山势入秦豪。

  平外斜通骆,深中远认褒。

  图经何壮观,故事有萧曹。

  文同的这首诗写出了汉中山川特点,汉水东流入楚进入开阔的荆楚大地,城北的秦岭连接秦地,壁立千仞、山势豪迈。汉中附近有褒水、傥水与关中地区的斜水、骆谷相通,蜿蜒流淌的汉水与天上的银河遥相对应,古称天汉,气象壮观,汉初的萧何、曹参曾在这块土地上建立了不朽的功业。

  乾道八年春,诗人陆游为实现“上马击狂胡”愿望,从军来到宋军与金人的秦岭前线司令部梁州,担任四川制置使王炎的幕僚。从金牛道过勉县后,看到“平川沃野望不尽,麦陇青青桑郁郁。……苜蓿连云马蹄健,杨柳夹道车声高”的汉中美景,了解到这里“地近函秦气俗豪”,他认为经略川陕、恢复中原,应该以“汉中为本根”。

  在汉中短短8个月时间里,陆游的足迹走遍秦岭巴山中的条条栈道。他曾翻越大散关深入敌后的渭河北岸侦察,这是十分险恶、艰苦的军事行动。一次诗人率一小部分侦察部队蹚过已结冰的渭水侦察,为了隐蔽,不能埋锅做饭,有时一连多日吃不上一口热饭,偶尔有顿热饭吃,吃的也是夹有硌牙的沙子的山荞畲粟和发霉如土色的黑黍黄穈。“铁衣上马蹴坚冰,有时三日不火食,山荞畲粟杂沙碜,黑黍黄穈如土色。”就是这次敌后活动的记录。诗人多次经过褒斜道,“屡经汉帝烧余栈,曾宿唐家雪外城”。他看到当年张良建议刘邦烧毁的栈道,想到刘邦君臣在汉中建立的宏伟基业,“岂知高帝业,煌煌汉中起”。诗人也多次走入秦岭深处的骆谷道,他说“我昔在南郑,夜过东骆谷”,他经历了驻守骆谷道中最艰难的生活,“云深骆谷传烽处”、“骆谷雪深风裂面”。诗人还从嘉陵江水道到鱼关前线,“千艘冲雪鱼关晓”、“千艘粟漕鱼关北”,是他在鱼关前线看到的漕运繁忙景象。诗人还在距鱼关不远的秦岭深处的小县两当小住过一晚,他在晚年回忆这段经历时吟道:“乱山古驿经三折,小市孤城宿两当。”

  乾元八年十月,王炎被招回朝担任枢密使,王炎幕府解散,诗人担心恢复大计终成泡影,感到前途渺茫,心情非常沮丧。陆游来到汉中是春光明媚、百花盛开、山水滴翠的季节。而诗人离开汉中时天气也像诗人的心情一样低沉、阴暗、凄冷。路边那站立在雨中瞭望敌情的古堠似乎也在含情脉脉地注目着泥水中诗人远去的身影。行进在南沮水道中,“山形寒渐瘦,雪意暮方酣”。在曾经打虎的地方,“夜行长木村,重雾杂零雨。湿萤黏野蔓,寒犬吠云坞”。即使告别三泉龙门洞的游览,也是“白雨穿林至,腥风卷地浮”。此情此景正如《诗经·小雅·采薇》所描写的那样:“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不同的是《采薇》所描写“雨雪霏霏”反衬了远征将士凯旋时的喜悦。而诗人离别汉中时的“雨雪霏霏”则是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伤心、失望、无奈、凄凉的写照。

  明清末世:苍凉悲歌走蜀道

  明清时期,由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东移,远离都城的汉中逐渐被边缘化。战乱、灾荒、瘟疫,使曾经富庶的巴蜀、汉中破败、荒芜、萧条。宋元战祸导致四川、汉中十室九空。据《明史·地理志》记载:明洪武二十六年,四川全境编户215719户,人口1466778人。汉中的状况与四川大致相同。从明末到清初,四川、汉中又是战火频仍之地,数十年间有李自成余部、张献忠对四川的屠戮、清军的清剿烧杀抢掠、三藩之乱中吴三桂对蜀地的占领搜刮。巴蜀大地,生灵涂炭,哀鸿遍野。《四川通史》说:“顺治十八年,四川有了清代的第一次户籍清理。四川布政司公布全省仅有人丁16096人。按一丁五口计,总人口才80480人。”往日的喧嚣与繁华逐渐成为明日黄花,寂寞与苍凉是明清几百年间秦蜀古道的常态。山水依旧是那些山水,古道依旧是那些古道,只是穿越在山水间、行进于古道上的人们已没有了盛唐、雅宋时期诗人们的感觉了。

  生活于清代乾嘉时期的诗人张问陶,或省亲或婚娶或科考或宦游,数度穿越秦蜀栈道。张问陶是一位惯于用诗歌记录自己行踪的诗人,他的《船山诗草》和《船山诗草补遗》似乎是用诗写的日记。他在陈仓道、连云道、褒斜道、金牛道上创作的诗歌有上百首。我们从他的诗中可以看到他最初走上秦蜀古道是乾隆五十三年(1788),这一年三月十一日,25岁的张问陶从成都出发,前往京师参加顺天府乡试,于七月中旬到京师。九月秋闱中顺天府第十三名举人。己酉年春闱下第,诗人与其兄亥白离开京师由陆路返回四川。夏天,诗人一行过陈仓道、连云道、褒斜道、金牛道入川。因春闱失利,诗人有暇欣赏沿途风光。他小驻紫柏山,游七十二洞,寻张良仙踪。“云笼紫柏山,烟树何濛濛。岩洞七十二,传是精灵宫。”是他初游紫柏山的记录。他对传说中在紫柏山辟谷修仙的张良十分景仰,诗人由衷地赞叹这位功成身退的英雄神仙:“伟哉张子房,仙骨真英雄。”

  诗人初过连云道时,留坝虽已设为汉中府下属的厅,但小城依旧很荒僻,“涧底黄茅屋,云间白版扉”是诗人看到的当时留坝的街景。这里虎狼出没,小城的居民还得时时准备弓箭防备虎患。褒斜道上还有一座景色优美的青山寺,张问陶辛亥年过褒斜道时曾游览了这座深山古刹,诗人是这样描写青山寺风光的:“画里青山寺,林峦翠织成。经声僧饭早,花气石楼晴。鸟乐人初散,泉香水乍生。远游忘岁序,风定一蝉鸣。”诗人还有《将军石》一诗描写了褒河中的一块奇石“将军石”,诗的题注说:“石形如大胃,在七盘岭下,出水中,上镌‘屹然砥柱’四大字。”这块巨石如苍龙之角屹立湍急奔腾的褒河水中,与远处险峰绝壁遥遥相对,默默无语,傲然独立。诗人在七盘岭看到的景象是:“侧首俯万仞,高林下蓊郁。”走出褒谷口,他看到汉中盆地的开阔广袤,赞叹道:“山开陇汉平。”“客路明初霁,风烟入望平。”从褒城到沔县的路上,他看到了这片土地肥腴、丰饶,张问陶觉得汉中的山川地理、风物景色、作物出产与湘中和自己的故乡遂宁极其相似,他对汉中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他的《褒沔道中》(其二)是这样描写初秋闰七月时节的汉中景象的:“依依双岸柳,漠漠一帆风。小市林檎碧,新渠水稻红。”

  张问陶生活的时代是大清王朝由康乾盛世走向衰败的转折时期。他早期写陈仓道、连云道、褒斜道、金牛道险峻、旖旎、瑰丽的山水景色和汉中盆地田园风光、人文风物,鲜活灵动、清新可人。

  战乱中再过秦蜀古道,张问陶目睹了风雨飘摇中的清王朝土地上的兵燹战火给秦蜀古道上的黎民百姓带来的灾难与痛苦。他的有些诗如老杜的诗一样,真实地记录了官府的贪腐、军队的残暴及动荡中百姓们的生存状况。嘉庆二年(1797)秋九月,诗人由陆路经陈仓道、连云道、褒斜道、金牛道返蜀。这次行旅极其艰难,诗人在《丁巳九月褒斜道中即事》诗中感慨道:“旧说还乡好,今伤行路难。”而行路难的原因是白莲教起义的战火燃烧在汉中和川北了。他在另一首《丁巳九月褒斜道中即事》诗中说:“楚豫兼秦蜀,纵横一妇人。”诗中所说的妇人就是白莲教首领王聪儿。诗人认为王聪儿领导的白莲教起义是官逼民反,说:“吁嗟杜陵语,盗贼本王臣。”还说:“民谁甘作贼,将苦不能兵。”嘉庆三年正月十七日,诗人离开成都从栈道返京师,一路翻山越岭、行色匆匆,于二月九日宿宝鸡县驿站。诗人在驿站壁上题诗18首,记录了从成都到宝鸡20多天行程中的见闻与感受。诗人这一路经历许多坎坷磨难,看到了许多惊心动魄的场面:“磷火飞残新战垒,骷髅吹断旧人烟。”“关山销尽轮蹄铁,猛虎磨牙看此行。”“荒寒驿路匆匆过,焦士连云万骨枯。”张问陶的《戊午二月九日出栈宿宝鸡县题壁十八首》这组诗中的第十二首诗记叙了清军镇压白莲教义军的战争对古城汉中造成的巨大破坏,组诗中写道:“汉沔东流雪未消,军符络绎马蹄骄。仓皇鬼狱来无定,破碎峰峦望转遙。地险不闻由我据,城危几度看人烧。商於何止关秦楚,陇蜀河潼路万条。”清军镇压白莲教的战争中,汉水流域是主要战场,汉中境内的许多城镇遭受战火焚毁,所以诗人说“城危几度看人烧”。

  张问陶的《戊午二月九日出栈宿宝鸡县题壁十八首》问世之后,迅速传抄天下,受到许多名家的好评。崔旭在《念堂诗话》卷二中说:“船山师《宝鸡县题壁》诗十八首,一时盛传天下。”
《船山诗草》中有一帧张问陶画像,五官端正,面容清瘦,眼神略带忧郁。身着一件披风的诗人,似乎还未洗去蜀道征尘。

  如今山还是那些山,水还是那些水,但山水间已没有了当年那些快意的诗。也许是路变了,古老的栈道大多已被现代化的公路覆盖,人们的生活节奏太快了,匆匆奔波于生活中的人们也跑丢了诗情、跑丢了诗意。乘飞机飞越秦岭、巴山,倏忽间已过千里,乘车从高速公路过秦岭、巴山,转眼间那些奇山异水已飞转到车轮之后。快速的生活节奏中,人们已来不及观察、品味山光水色中的诗情与画境,来不及揣度、领悟灵山秀水中的天道与禅意。

  我多想戴一顶斗笠、披一件蓑衣、骑一匹瘦马,踽踽独行在秦巴山水间古道上,再去寻找那遥远的诗意。


编辑:秦人
关键词:诗人 张问陶 沈佺期 出栈 吁嗟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KeyWxiangguan]
 
推荐信息
到西安关中驾校 考驾照  三秦游网站指定单位,网上报名优惠200元!
陕西户县龙窝酒!
秦绿辣椒 我的辣味!
 
最新信息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