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艺术人文>>正文

退休老人47年收藏三千报头 装订厚厚13本(图)

2014-6-18 11:15:00  来源:广州日报  进入论坛
    报头,这司空见惯的寻常物品,却成为一位广州老人多年来的藏品,他家简朴的书房也俨然一间小型“报头展览馆”。,退休老人47年收藏三千报头 装订厚厚13本(图)

退休老人熊永邦爱好收藏报头 装订了厚厚的13本

报头,这司空见惯的寻常物品,却成为一位广州老人多年来的藏品,他家简朴的书房也俨然一间小型“报头展览馆”。

47年来,熊永邦收集了近三千份报头。他说,报头虽然不值钱,其中却有不少名家墨宝。在他看来,小报头中藏着大学问。

在熊永邦家约10平方米的书房里,书柜中、书桌上、椅子下,随处可见码得整整齐齐的报纸。“这是97年香港回归时,老朋友去香港旅游给我带回来的”;“这是我在公园等了两个多小时,向别人‘讨来的’……”说起自己40多年来的珍藏,熊永邦如数家珍。

他把收集到的报头分门别类地整理、入册,足足装订了厚厚的13本。当中,既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这类中央级大报的报头,也有《广州日报》、《陕西日报》、《重庆晚报》等地方性机关报或都市报报头,还有《中国建设报》《中国石油报》等行业性报纸的报头。而像《氢弹》、《鲁迅报》等已经停刊停办的报纸,同样保留了不少。

“我不喜欢丢东西,即使搬家也都打包带走。”正是这种习惯,让熊永邦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攒下不少报纸。有意识地收集报头是在1995年。

熊永邦收集报头有三大法宝:“买”、“讨”、“捎”。“买本地的报纸,去趟报摊就行,但中国幅员辽阔,想买其他地方的报纸却不那么容易。”熊老灵机一动,想到了“寄信买报”的办法。他想要哪份报纸,就给报社寄信,说自己“正在收集报头,希望报社能寄一份来”。

为了方便对方回邮寄报,熊永邦除了在信中放进买报纸的费用,还会细心地附上回信邮票的钱。“多数时候都能收到报纸,”熊老感叹当时报纸的群工部工作“很到位”。

除了寄信买报,平时朋友或儿女出差,熊永邦都会嘱托他们“捎”上一份当地的报纸回来。

“为了报头,我还经常厚着脸皮去‘讨’。”熊永邦笑言。前两年的一天早晨,他到东湖公园晨练,发现一位老太太在看《老年日报》。“我是从没见过这份报纸,希望收集到,”熊老坐在附近一等就是2个多小时。等到老太看完报纸起身离开,他急忙追上前去,说出希望原价或出双倍价格收购这份报纸的想法。“开始她死活不肯给,”就在他打算放弃时,对方又将报纸送给了他,让他开心不已。

有研究:三千报头处处有学问

“每份报头都有学问啊,”熊永邦不仅收集报头,还研究一番。“报头书法楷、行、草、隶各体无所不包,风格各异。其中,既有老一辈革命家的珍贵手迹,也有当代文坛大师的神传妙笔,还有古代书圣名家的墨宝集萃。”在他看来,欣赏这些报头,不亚于参观一次高水平的书法展览。

对于收集的每份报头的来历、出自谁手,熊永邦都能娓娓道来,他指着本报报头说,“广州日报”这四个字,是时任广州市长叶剑英进京请毛泽东书写的。“当时毛主席写了两幅‘广州日报’,报社慎重选用了主席的第一幅题字,并沿用至今。”

在他收集的不少报头旁,专门粘贴着解释该报头来历的文章。这些文章,都是他几十年间写信向全国各地各家报纸“讨”来的。

最欣赏:名人名家题写的报头

在收集的近三千份报头中,熊老最欣赏的是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和文坛大师所题写的报头,为此他专门将这类报头分开装订、编辑成册。

熊老指着毛泽东题写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广州日报”等介绍道,从报头可以看出毛泽东的字体遒劲有力、潇洒超脱;周恩来题写的“参考消息”“健康报”等,亦是字如其人,端庄稳健中不失灵气、古朴洒脱。

“不少报头并非名人名家亲笔题写,而是从他们的墨迹中精选拼集而成。”熊永邦举例道,“浙江日报”是从文学大师鲁迅遗留的书稿墨迹中撷字而成,“新民晚报”四字是从孙中山遗墨中集字而成,“重庆晚报”更是将目光投向一千多年前,取用晋代书圣王羲之的手迹。 


编辑:秦人
关键词:报头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