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大千世界>>正文

子长县史家畔乡土地流转 政府变配角农民成主角

2014-6-16 14:30:00  来源:[CopyFrom]  进入论坛

十年前,子长县史家畔乡的老百姓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一亩地,两头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家人的生活被牢牢绑在了几亩地上。虽说能吃饱肚子,但收入却成了大问题。而今,农民依然是农民,生活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少老百姓笑着说,自从搞土地流转后,咱不仅是“坐地收租”的农民,还是拿着工资的农民,收入增长了,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为几亩土地操劳,政府的土地流转政策,“转”出了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土地流转是一盘好棋……”在史家畔乡现代农业示范园区,61岁的闫家坪村村民芦玉海老人笑呵呵地说着。“以前总是想不通,觉得农民不能离开土地,但现在想通了,不能让孩子们和我们一样一辈子都熬在几亩地里。”芦玉海告诉记者,以前他到城里的建筑工地打零工都没人要他,嫌他年龄大,没想到回到村里,在产业示范园里打工,不仅每个月可以拿到3200元的工资,而且还可以学到科学管理蔬菜种植的先进技术。

一本收入账 晒出甜蜜事

在史家畔乡马家坪村,笔记者遇到了正在收拾自家大棚的该村村民马润平,他说,今天早上刚以每斤1元的价格卖了400多斤葫芦,还有一个大棚里的西红柿过几天也能卖个好价钱。

农民是最直爽的,他们的账本也是最实在的,土地流转能带来什么?

马润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种一茬玉米大概每亩能产1000斤,按每斤一块钱算,一亩就是1000元。”马润平说,“但这些还要扣除成本,种子、化肥、劳力……算下来,每亩一年收益不过500元左右。”

“土地流转后,收入就高了。”马润平说,早在几年前他就想建几座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但是他们每个村民平均不过两三分川台地,自己的土地面积根本不够发展棚栽业。后来通过政府这个“媒人”,他流转回了村上2.1亩川台地,每亩以800元一年的价格承包,2012年秋天投资了11万元,建起两座大棚,去年,两座大棚收入了9.3万元,基本上当年就收回了投资的钱。

马润平喜滋滋地盘算着,今后的日子不用愁了。

“没有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就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城乡一体化,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要将大多数农民从田地中解放出来。”提起土地流转,史家畔乡乡长吴海斌信心满怀,他告诉记者,以前农民种田都是一家一户“小本买卖”,效率低还耗人力,而实行土地流转后,还可以腾出手来进城务工,或者在自有土地上发展起来的企业、合作社打工,收入由单一种田变成全面开花。

一个好举措 亮出公平秤

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大势所趋,但由于各地操作方法不同,也引发了一些老百姓的质疑,史家畔乡如何解决这个难题?

“要让老百姓支持,关键是要给农民一个合格公道的价格。”在史家畔乡,提起土地流转,村民几乎全部竖起大拇指。对此,史家畔乡乡长吴海斌道出了其中秘密:公道!

为了最大限度调动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乡政府实时提高土地流转指导价格,尽量增加农民土地流转收益,将川地的流转价格定在800到1000元。政府当好“媒人”,一方面引导有地农民以指导价流转,另一方面让想发展产业的对象适当提高土地流转价格,对于中间差价政府通过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奖励给产业发展对象。2013年,李家沟川地的转租价格为每亩每年1000元,大棚户以每年每亩600元的价格租用土地,双方僵持不下,乡政府将中间差价奖励给大棚户,促成了土地流转,使农民在流转的土地上建起了大棚。

一个大转变 减少后遗症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史家畔乡注重政府职能转变,政府在发展产业中充当配角,由主导变引导,由包揽变服务,主要是搞好服务,做好“媒人”,提供技术,协调资金,完善产业区配套设施。所有的产业都是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发挥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展起来的,农民变成产业发展的主角,成为投资、建设、经营、管理的主体,市场起关键作用,所以就不会有质量、销售、技术等方面的后遗症。这样一来,有效激发了农业生产的活力,实现了农民增收、业主增效的双赢,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路子越走越宽顺。


编辑:秦人
关键词:子长县 史家畔乡 土地流转 政府  配角 农民  主角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