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资讯>>正文

大荔的农业会唱歌

2014-6-16 10:08:00  来源: 陕西传媒网   进入论坛

又一个丰收的季节扑面而来,粉色父老满头的汗水满心的欢笑,收获着小康也收获着幸福。

这从土地上长出的幸福,在我省的大荔县看得尤为真切。

在丰收的大荔,农民收获的不再是单一传统的金色麦穗,而是采摘着五彩缤纷的颜色,收获着四处弥漫的扑鼻香味。

其实,这颜色和香味,就来自于这肥沃的土地,来自于75万大荔儿女在智慧和勤劳中对现代农业追逐的脚步。

叫土地长出富裕的生活

大荔天生就是务农的好地方。她处在关中平原最宽阔的地带,耕地达150万亩,黄河、渭河、洛河环绕其间,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优越,是黄河三角洲的最佳生产区。坐落于县境的被慈禧太后朱批为“天下第一仓”的丰图义仓,就见证着这个农业大县的历史与分量。

在计划经济时代,大荔虽然走的是传统农业路子,但作为全国优质粮、优质棉基地县,对国家的贡献不言而喻,仅棉花一项就占全省的半壁江山。

生产责任制推行后,在继续种植粮棉油的同时,瓜果菜也在这片土地上悄然生长起来。

大荔人希望土地里长出的不是温饱而是富裕,所以,简单的露天种植瓜果菜并没能使他们满足。1993年,冯村镇船舍村党支部书记李兴社看到有关山东寿光大棚农业的信息后,当即带了几个人去取经,回来后先种了几棚西瓜,结果不仅一次成功,而且效益可观,到1997年,船舍周边六个村子的大棚蔬菜扩展到了一千多棚,看到这一良好势头的大荔县领导者迅速作出反应,提出了以洛河为轴心,实施“万棚亿元”的设施农业工程,还专门成立了多种经营办公室,村支书李兴社被破格任命为主任。全县一股劲,各级领导包村联户推进,政策倾斜,资金支持,技术跟进。之后,随着“西部设施农业第一县”、“百万生猪十万牛”和红枣、果业四大产业持续推进,发展现代农业的热潮在大荔一浪接一浪,再也没有停歇。

大荔县的名优特产黄花菜、红枣、西瓜、花生曾驰名全国,被形象地称为特色“1008”。2009年大荔被确定为陕西省百万亩设施蔬菜基地县和示范县时,设施果蔬已达18万亩,覆盖了全县一半以上的村子,全县人均纯收入也由传统农业时的三五百元增加到3800多元。

设施农业使大荔农民在地里种出了富裕,种出了希望,更种出了后劲。

把富裕种得五彩纷呈

在现代农业的建设中,大荔县从来没有一刀切,不搞一哄而上,始终是品牌优越,特色鲜明,种类繁多。仅设施瓜果就有西瓜、哈密瓜、礼品瓜、洋香瓜、油桃、杏、圣女果、礼品黄瓜等42个系列200多个品种。

这一方面源于政府的科学引领,另一方面源于大荔农民敢于实验的科学头脑和敢为人先的拼搏气魄。

今年67岁的韩兴旺18年前担任埝桥镇黄莹村支部书记时,从杂志上看到介绍河北滦县种植大棚葡萄的信息,正月十五就带着七八个人出征了。看到人家棚里的葡萄籽都多大了,有点不相信,回来就在村民赵红全的葡萄园里砌墙、盖塑料棚,果不其然,葡萄在大荔也比往年早熟20多天,价钱由原来的8毛卖到了20元,被称为西北第一棚。知道大棚厉害的韩兴旺随后又带人去山东寿光考察,回来后连夜动员全村,硬性分配指标。韩兴旺现在还记得,就在香港回归的那一天,全村几百号人都下了地,打墙建温室大棚,那阵势惊动了县上四大班子前来观摩。秋天,半亩一棚的黄瓜收入1.2万多元,有乡亲数着大把的票子的手抖得不听使唤。黄莹村去年已实现大棚全覆盖,人均纯收入逼近3万元,347户人的村子,已有140辆轿车,村里开了4家饭店,农忙时全下馆子吃,不仅家家盖楼,而且还都铺着地毯。他们村现在是农业部的“一村一品示范村”和“美丽乡村示范村”,韩兴旺获得的荣誉数也数不清,几乎“证书等身”。

在县东的安仁镇小坡村,薛安全为了实现乡亲的致富梦,历经十余年,终于将千年的盐碱滩改造成了“万亩冬枣园”。不仅给冬枣扣上了棚子,而且还是自动控制的,冬枣夏熟,错位种植,5元的冬枣卖到了30元,全村人均收入跃升到1.7万元。在万亩冬枣园里的培训中心,身家几百万、跷着二郎腿、抽着大中华的薛安全,给记者大摆龙门阵,讲他如何治盐碱、如何打井、如何修渠引水、如何铺路、如何引进梨枣嫁接冬枣,他的冬枣又是如何惊呆了专家等等,讲述这些时,让人感受到的只是农民骨子里的质朴和黄河岸边儿女的豪放。

新鲜的事还有,在官池镇的新党村,祖祖辈辈种的老玉米,收成最好时收入也没上过千元,而科技信息的魔力使新党村引进了一种鲜食玉米,在生长初期盖上地膜或小弓棚,结果奇迹再次成熟,最好的一亩卖到了一万七八,差的也在四五千元。就靠着这玉米,新党村人均收入轻松过万。在新党村和官池周边,记者看到的是一片郁郁葱葱,青翠欲滴,据村党支书介绍,如今官池镇的鲜食玉米达3万亩,成了鲜食水果的集散批发地。

用不着多举例,在这片生机盎然的肥沃土地上,记者感受最深的是大荔农民的科技意识、创新意识和敢字当头的开创精神,因为这些,许多的不可思议在他们手中实现。在大荔,梨和苹果都经过了多次的换代升级,苹果是红肉的,梨却是红皮的,冬枣是自己选育的,棚是自己改进的,品质都优过了原产地;他们的葡萄一年两熟,亩收入2万多元,大棚哈密瓜是农民自己发明的,比新疆的还甜;桃树新品种,使桃子像苹果的硬度,耐运输,耐贮存,延长了销售期,卖出了好价钱。把油桃种进温室他们是全国首家,当时山东的教授坚决反对,结果100多棚一次成功,连反对的教授也吸引过来成了他们的顾问。

在大荔,你必须相信,富裕,不仅可以在地里种出来,还可以种成多彩的颜色。

让农业唱起醉人的歌儿

农业能富民么,大荔的回答是肯定的。三十多年间,大荔农民依靠土地人均纯收入从二三百元到一千多元,在去年达到人均8200元。

农业能持续地大幅度地富民么,大荔的回答是,充满着希望。

希望何在,这就是他们正在发展探索着的现代农业之路。

大荔由特色“1008”到设施农业示范县,虽然走得艰辛,但却走得铿锵有力,走得欢欣鼓舞。

如今,大荔已建成万亩设施镇4个,一村一品专业村50个,一批龙头企业相继涌现。西瓜、哈密瓜、油桃被认证为无公害产品,黄瓜被认证为绿色食品,已经拥有了大荔黄花菜、大荔西瓜、大荔花生、大荔冬枣、高石脆瓜5个地标产品,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格局已经形成,全县70%以上的耕地已经被经济作物所覆盖。

大荔的设施果蔬面积占全省的20%,设施时令水果是全省的一半,温室油桃西北第一,大棚冬枣全国第一,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反季节瓜果菜生产基地,我省农业结构调整的典范。“陕西农业看大荔,大荔农业看设施”已成为全省农业系统的口头禅。

谈到设施农业在大荔的持续发展,县委书记孙云峰用六个字作了概括:规模、高效、特色。也就是现代技术、现代装备和现代农业使大荔农民扩展了农业的内涵,保障了农产品的安全,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这片土地因肥沃、因勤劳而五彩缤纷,徜徉其间,你会因为热爱因为流连而呼喊而歌唱;在这里,你会感到大荔的父老乡亲不是在种地在务农,而是以智慧、勤劳和勇敢玩转着农业,而且玩转得是那样的潇洒自如,那样的神采飞扬,使得这方土地变成了五彩的花海,歌唱的舞台。

然而,农业的规模化发展,必然对技术、品种、土地、资金和人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就催生了农业园区的形成,而它也成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必要途径,因为它能比较好地满足农业、农民和市场的需求,对产前、产中、产后实施综合型一体化的服务。

冯村镇是渭南设施农业的发源地,也是设施农业重镇。2009年结合省上实施的“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依托文峪科技公司打造现代农业园区,组建了智能化育苗中心,年育苗可达1500万株;建设了新品种技术示范区,高标准生产区,物流中心和检测培训区。镇长王建军告诉记者,正在快马加鞭建设的是观光旅游农业区,这六大区域采用新型农业的结构和流程,依托1000亩核心区,辐射带动两镇17个村的5万亩土地,担负着从育苗、作务到市场销售完结的全部使命。

这,大概就是现代农业的模板。

到现在,大荔已建成万亩设施农业园区,万亩冬枣园区,万亩黄花菜园区和千亩高石脆瓜园区4个省级园区,2个市级园区及38个各类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1000多个。最为典型的是农民李秀芳和赵世英,两人在北京做进出口水果国际贸易,他们发现大荔的胡萝卜品质好,有出口潜力,便在家乡办起了“鑫坤果蔬专业合作社”,引进了韩国设备,流转了1200亩地进行种植出口,标准化生产,年纯收入达300多万元,带动了300多农民就业致富。

一个园区带动下的现代农业全面转型升级已在大荔悄然勃发,规模初具。

谈到大荔农业的发展未来时,县长王青峰充满自豪地说,大荔农业要向更高发展,大力增加产出,让农民在流通环节多挣钱,农产品实现品牌化、标准化,以农业为资源,全力推动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和现代农业服务业的第三产业,让GDP绿色,让发展可持续,让1800平方公里的大荔成为风光旖旎的大景区。


编辑:秦人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