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艺术人文>>正文

江苏宜兴非物质文化遗产古韵流芳璀璨夺目

2014-6-10 14:33:00  来源:中国文化报  进入论坛

丁建惠 王 炜

宜兴市位于江苏南部,太湖西岸,古称荆邑,秦时置阳羡县。阳羡制茶,源远流长,久负盛名,唐代始做贡茶,《茶疏》中有云:“江南之茶,唐人首重阳羡。”宜兴素有“陶的古都、洞的世界、茶的绿洲、竹的海洋”之美誉。远在新石器时期,宜兴先民便开始烧制陶器,2002年,宜兴新街骆驼墩出土马家浜文化时期陶器,紫砂、精陶、青瓷、均陶、美彩陶被誉为宜兴陶瓷“五朵金花”。宜兴是紫砂壶的原产地,宜兴紫砂壶历经数百年积淀传承,集中国传统立体造型之大成,融实用性和艺术性于一体,以其独特的泥质、造型和古朴的自然美而名扬海内外。

近年来,宜兴市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精心组织宜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长期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大力加强非遗名录和国家级非遗示范基地的建设,重点加强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保护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积极推进宜兴均陶制作技艺和宜兴青瓷制作技艺提升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强化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和支持,为宜兴市级以上代表性传承人建立档案库,组织开展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及代表性传承人的考核,不断完善非遗项目资料数据库的建设。不仅如此,宜兴市还注重邀请专家参与,对当地历史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和研究,为进一步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悠久卓越 天生丽质

宜兴经济发达、文化昌盛,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作为宜兴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宜兴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固定的传播区域、明晰的传承脉络和多样的表现形态,蕴含着宜兴人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文化意识,体现了宜兴人丰富的艺术想像力和独特的文化创造力。宜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门类齐全,数量众多,现有市级以上项目46个,涵盖传统技艺、传统舞蹈、传统音乐、曲艺、传统美术、民间文学、民俗、传统医药、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十个大类。2006年6月,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和梁祝传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民间舞蹈“男欢女喜”、宜兴刻纸、宜兴均陶堆花技艺等7项非遗项目入选江苏省非遗名录。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自明代发展成熟,该工艺的流程和技法经过600多年的不断探索,精益求精,传承至今,炉火纯青。其主要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加工工艺、器物成型工艺、装饰工艺和焙烧工艺。紫砂泥料的处理和配比有严格的要求,历来有“取用配合、各有心法、秘不相授”之说。手工紫砂陶艺制作出来的是紫砂器,其中尤以紫砂茶壶的工艺成就最丰硕,也最具代表性。宜兴紫砂陶无论是原料加工、器物成型,还是装饰和烧成工艺,均具有工艺内涵和文化表现的独特性,堪称中国民间造型工艺的典范。

“男欢女喜”为宜兴地区独有的、特色鲜明的民间传统舞蹈,表演形式通常为假面双人舞,传承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舞蹈表达出人们驱避灾疫与祈求降福的愿望,历史上宜兴各地凡有庙会,均有“男欢女喜”的演出,演出者多为农民和渔民。由于舞蹈强度较大,加之表演场次较多,所以每次庙会均有三至五对饰演者轮流替换上演。“男欢”气宇轩昂,举步抬腿都显示英雄气概,“女喜”动作纤细、端庄、活泼。“男欢女喜”以其悠久的历史、鲜明的地方特色、丰富的表演内涵和独特的舞姿律动,成为宜兴地区经久不衰的民间舞蹈。

均陶堆花,又称贴花,是用异于坯体的其他泥料,粘贴在陶器坯胎表面形成图案和图形的一种装饰技艺。宜兴均陶堆花制作技艺,在唐代后期始见雏形,宋元时期初步形成堆贴装饰的工艺特色,明代初期“大拇指贴花法”手工技艺走向成熟,清顺治年间宜兴堆花陶器蜚声海内外。新中国成立后,宜兴均陶堆花技艺在传统“平贴法”的基础上,实现了“半浮雕和立体浮雕堆贴法”,大量借鉴了木刻、砖刻、石雕、青铜器等民间工艺表现手法,将堆花从单纯作为均陶装饰艺术延伸到雕塑、壁画、现代陶艺等艺术范畴。

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和积累,宜兴刻纸已成为独具魅力的民间技艺,其代表人物芮金富的刻纸珍品,或浑厚质朴、或情趣怡然、或形神兼备、或气势夺人,极富东方神韵,作品蜚声中外,芮金富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夯实基础 着眼长远

宜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和申报起步较早,措施得力,成果显著。近年来,宜兴市不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宜兴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个、江苏省级项目7个、无锡市级项目23个、宜兴市级项目14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名、江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2名、无锡市级代表性传承人49名、宜兴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9名。经过近10年的不懈努力,宜兴已建立四级非遗保护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体系。

为了进一步加强非遗保护工作,2006年,宜兴市成立了由分管市长任组长的宜兴市非遗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了专家委员会。宜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还设立了文化遗产科,专门负责协调解决非遗保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为了使非遗保护工作能够制度化、常态化,相继制定并出台了《无锡市宜兴紫砂保护条例》、《宜兴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五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地方法规文件。他们还专门制定了针对名人馆建设的优惠政策,加大对非遗陈列馆、名人馆的扶持力度。同时,在税收政策方面,税务部门制定和实施了紫砂从业人员个人所得税税收政策,减轻他们的税收负担。这些政策的出台和落实,为宜兴的非遗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和政策指导。

非遗普查是非遗保护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从2007年到2009年,根据文化部和江苏省文化厅的工作部署,宜兴市组织百余人,对全市散存在民间的非遗项目进行了全面普查。通过普查,共搜集到十五大类信息线索近1.8万条,并且从中整理出重点项目约1700条,编写了《宜兴市非遗普查资料汇编》共计11册,达200多万字。宜兴非遗普查工作在江苏省起步早,普查深入,资料汇编文本规范,受到了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宜兴市文广新局被江苏省文化厅评为非遗普查先进集体。项目申报和名录建设是做好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抓手,宜兴市文广新局对非遗名录建设高度重视,以加强非遗四级名录体系建设为着力点,推动非遗保护传承系统化、长效化。宜兴市列入各级名录的项目,门类齐全,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其中大部分项目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突出的历史地位。与江苏省同级别地区相比,宜兴的名录建设工作,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均处于领先地位。

非遗保护传承离不开得力的传承人队伍。宜兴市在着力申报各级非遗名录的同时,也及时建立起了多梯队的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对宜兴市级以上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在支持他们发展各自项目的同时,还鼓励和督促他们培养新的传承人,逐步建立起传承人指标体系和传承谱系,推动构建高效、可持续的非遗传承机制。在非遗项目保护过程中,宜兴市文广新局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支持参与,加大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的合作,共同推进社会化传承。通过成立宜兴陶瓷文化研究院、举办传承弘扬陶瓷(紫砂)文化座谈会等学术交流研讨会、制定国家级非遗项目保护规划等,深化对项目理论和保护工作实际的研究,拓宽了工作思路,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和社会团体为平台、传承人为主体、普通市民为后盾的保护模式。

陶都名片 熠熠生辉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始于北宋,成熟于明清,在数百年过程中形成的工艺体系迄今保存完好。其制作的紫砂陶因不同时期文人的介入,进一步提升了其文化和艺术内涵,其中的代表作紫砂壶更因与中国传统的诗、书、画、印、茶等文化的紧密结合而名扬海内外。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优质紫砂原料的稀缺,紫砂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和影响。为了有效保护这一项目,新中国成立以后,各级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对该项目的恢复、保护和发展。近年来,为了加强保护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宜兴市相继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法规和文件,为该项目的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和政策保证。宜兴市在丁蜀镇建造了中国宜兴陶瓷城,积极支持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和宜兴陶瓷博物馆进行场馆的扩建和改造工程。2014年,中国紫砂博物馆在宜兴正式揭牌,标志着全国唯一的“国字号”紫砂专题馆落地宜兴。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是宜兴市非遗保护传承的重点项目,目前,该项目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3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7名,无锡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6名,宜兴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4名。宜兴市政府鼓励代表性传承人通过家庭传承、参与学校教学、开设培训班、建立工作室、投资企业等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艺传承。在专业教育方面,宜兴现有丁蜀中等专业学校和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两所学校开展职前教育,丁蜀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开展职后培训,宜兴爱德培训学校专门为残疾人士免费提供教育培训。从1975年开始,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与清华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合作开设紫砂高级研修班,培养了一大批中高级紫砂技术人才。经过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数十年的努力,宜兴市已建立起多层次的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传承人队伍,形成了良好的项目传承机制。宜兴不定期出版相关书籍,还定期出版专业期刊《宜兴紫砂》、《紫砂研究》。此外,宜兴市还与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合作建立了“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资料库。2013年,宜兴陶瓷博物馆成立了“宜兴紫砂文化研究院”,进一步提升了对紫砂艺术的研究能力。

开拓创新 打响品牌

宜兴的非遗资源丰富而富有特色,那么如何进一步提升非遗保护传承的效能呢?宜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许夕华介绍说,自2013年开始,宜兴市文化部门加强对全市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进行细化考核。一方面是为了杜绝部分项目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实际工作与申报承诺不一致的现象,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非遗保护工作的连贯性和主动性,加强对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及传承人的动态管理和监督力度。并将在此基础上,探索逐步建立宜兴市级非遗项目与传承人的动态准入和退出机制,促进非遗保护传承的持续健康发展。

生产性保护是非遗工作的一个新课题,宜兴市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在这方面迈出了积极的步伐。2011年,宜兴市文广新局完成了“宜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政策研究”项目,明确了可适用生产性保护的非遗项目范围,建立了完整的宜兴生产性保护塔形规划体系。在此基础上,积极进行了“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的申报,同年,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之一。2012年,该局又开展了“陶瓷类非遗项目传承展示基地”的申报命名工作。首批公布了宜兴长乐弘陶艺有限公司等10个市级陶瓷类非遗项目传承展示基地。

紫砂是宜兴最亮丽的文化名片,宜兴紫砂作品不仅在国内影响广泛,而且已传到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制作工艺对日本和欧洲的制陶工艺也产生了相当的影响,成为我国具有国际性影响的重要传统技艺。宜兴市一直重视组织和鼓励项目传承人参加各种文化交流和展示活动,并积极搭建平台,向国内外展示宜兴紫砂陶技艺的深厚文化底蕴和鲜明地方特色。在“以陶为媒、以艺会友、扩大交往、促进发展”的宗旨下,中国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已举办7届,吸引众多国内外嘉宾前来交流观赏。为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弘扬陶瓷文化,宜兴市近年来先后在北京、上海、深圳、台北等地成功举办“陶都风——中国宜兴陶瓷艺术展”,为海内外文化艺术界人士、广大收藏爱好者献上了一场场“紫玉金砂”的文化盛宴。下一步,宜兴将以一系列陶瓷文化品牌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密切与海内外朋友的交流合作,充分彰显宜兴陶瓷文化特色,积极推进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申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让宜兴紫砂这朵久负盛名的非遗之花更加璀璨夺目。


编辑:秦人
关键词:宜兴市 宜兴紫砂 文化遗产 代表性传承人 陶瓷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