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大千世界>>正文

古蜀金沙遗址"王者"或为望帝 系"古蜀五祖"

2014-5-9 14:57: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进入论坛

在成都众多的博物馆中,金沙遗址的藏品毫无疑问颇具文物价值,众所周知的太阳神鸟金箔图案已经成为在国内很多地方都能见到的中国文化遗产标志。足够多的证据证明,金沙,就是三星堆文化的延续。常年的天灾人祸后,古蜀先人的一支可能在“王”的带领下,来到成都平原,在金沙重新发展壮大。史料记载的古蜀国势力范围相当广阔,那么广阔王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在哪儿?如此个性独特的蜀文化为什么会有这么强大的生命力?考古学家、金沙遗址博物馆馆长王毅认为金沙是可以解答的。尤其是金沙身上体现出的超越盆地的广阔视野一直延续到后世,也就是说成都的开放、包容特点,在古蜀金沙时期便已展露无遗。

文化顾问点评>>>

谭继和:读金沙就是读成都的历史

省社科院研究员、省历史文化学会会长谭继和教授用“成都人居家园的起源”来形容金沙遗址,他说金沙发掘了3000年前的少城文化,“读金沙就是读成都的历史”。当年金沙遗址的考古发现将成都的历史从2500年往前推到了3200年,3000多年前这里就存在一个古老的富有创造力的王国。在金沙时期,文化的包容性和创造能力得到了一种极致的发挥。从金沙的玉器可以看出是河南、浙江过来的,但是到成都以后才集大成,玉器的滥觞、发展、浪漫、情怀,都是其他地方没有的。在中原只有王墓才出土金器,但成都这边大量出土金器,数以百计,比如金面具、太阳神鸟,不仅质地非常优良,其艺术造诣也是与众不同的。从金沙可以看出,成都的文化动因是开放性的,这种文化的进入表现出一种包容的状态。成都的文化在包容的过程中有个性、有创造能力,越包容,其文化成就、艺术成就、经济成就、社会成就、文明成就便显示出一种特别的状态。

现场直击>>>

金面具象征的神秘王国

当年的考古发掘现场,如今已经成为按照一流标准修建的博物馆。昨日,记者再次走进金沙遗址博物馆。偌大的考古现场被“保护”起来供观众参观,当时的探方被一直保留下来,人人都可以现场体验到发掘时的场景。在探方里一块如今看来不太起眼的角落出土了金面具,金面王国由此得名。眼下,这件目前中国发现的同时期形体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金面具,正静静地躺在金沙遗址博物馆展厅里,供世人膜拜。在灯光映照下,显得神秘与华贵,似乎在向人们静静诉说着古蜀金沙的传奇故事。“这个面具发掘出来时是一个被揉成了饼状的东西,当我们慢慢把它展开的时候,首先看到的是眼睛,然后是高挺的鼻子、两侧的耳郭,我们每个人都激动不已。这样的经历对于考古工作者而言也许是绝无仅有的。”王毅回忆起当时的一刻仍然兴奋不已。

2001年2月,在成都市区西北金沙村考古工地上,一块露出金色的泥土引起了考古学家的注意,拨开泥土,原来是一件小巧玲珑的金面具,器高3.7厘米,宽4.9厘米,厚0.01厘米至0.04厘米,重5克,圆脸圆颐,双眼、大嘴镂空,鼻梁高直,嘴形似乎略呈笑意,富有极其神秘的色彩。小小的金片竟能雕琢成如此写实的人面像,精致的做工让人们惊叹与佩服。2007年2月,在时隔6年之后,金沙遗址再次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因为在离小金面具不远的一个小圆坑内,考古学家又发现了一件已被揉作一团、不能辨识器型的金片,经过初步延展后,一双大大的眼睛露了出来……这也是一件金面具!这件金面具形体较大,宽19.5厘米,高11厘米,厚0.04厘米,重46克。其造型与小金面具有所不同,面部呈方形,额齐平,长刀形眉凸起,大立眼,三角形鼻高挺,长方形耳,耳垂穿孔,显得十分威严。

金沙对成都有超越史料的文化价值

成都的文化DNA在哪里?就在金沙遗址中发掘出的那些瓦片、陶罐、象牙、铜器、金器里。“古蜀国是开放的,4000多年前良渚文化的玉琮怎么翻山越岭地来到成都平原,产自印度洋的玉海贝(饰品)怎么会被金沙人所用,都说明当时的成都平原贸易发达,人群流动频繁……”“古蜀人的气势和胸襟令人敬佩,在金沙,有一批东西是独有的,很多金器和玉器的制作相较其他地方更加精细。这意味着当时古蜀的生产技术也相当发达,这说明古蜀人对外来文化在接受的过程中加以创造,这种吸收和创造,说明古蜀人的文化自信。”王毅说,“开放和自信,是金沙人的气质,像极了今天的成都。”

古人常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更感叹“尔来四万八千丈,不与秦塞通人烟”,这些嗟叹都表达了一种封闭之感。事实上,四川盆地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盆地,它是一个拥有源头活水的盆地,它不断将周围先进的文化汇集在一起,形成自己的创造力与文化传统。 从服饰发饰上来看,金沙拥有典型的南方民族特征,又有着典型的北方民族的特征,可以感觉到南来北往的人在此汇聚,人群呈现多元状态。从种植物上来看,金沙地区既有南方的水稻,又有北方的粟,即小米,南北方的作物都有,可见这个区域是长江文明、黄河文明的汇聚之处,为成都开放多元的文化构成找到历史源头。

从金沙感受到成都的创造力和未来追求

王毅说,今天成都的文化都可以追溯到金沙。将成都当今的城市文化与金沙的许多文化相对比,我们可以隐隐约约看到它们之间内在的微妙联系,成都的浪漫情怀、审美情趣都是从金沙延续下来的。在金沙,成都真正找到了城市自身文明的发源和文化之根,即那种高雅和创新的城市精神。在中原只有高等级墓葬才出土金器,但成都金沙却大量出土金器,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不仅质地非常优良,艺术造诣也与众不同。许多文明都崇拜太阳,但将太阳以如此艺术的表现形式展现出来,唯有金沙做到了。懂生活,崇尚生活是成都人惯有的生存状态。金沙遗址出土了许多造型优美、做工精良的文物,其镇馆之宝“太阳神鸟”金饰堪称美学典范。图案由12道光芒和环绕太阳飞翔的四只神鸟组成,其寓意深远、构图严谨、线条流畅、极富美感,是古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丰富的想象力、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精湛的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因此,“太阳神鸟”金饰图案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文化遗产标志。“金沙人的审美趣味和对细节的着意表达,都与今天的成都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非常相似。”

专家新发现>>>

金沙的王者是杜宇吗?

金沙遗址出土的文物颇具“王者之气”,大量出土的金器、玉器、象牙昭示着这里的“主人”绝非一般百姓。它的“主人”到底是谁?王毅认为,也许最佳的答案路径就在传说中的“古蜀五祖”里。究竟是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中的哪一位呢?难道是千古传奇的望帝杜宇吗?

考古学家的困惑:

十二桥遗址文化中心在哪里?

在成都发现的距今3000年前到西周的遗址并不少。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青羊宫遗址初露端倪,到上世纪80年代,中医学院、十二桥等发现的陶器等遗存出现,“我们发现比春秋更早的遗存,但还不敢肯定能否达超过3000年。这些陶器是过去没有见过的,比如有的有很高的柄,有的器形与众不同,这些陶器与新繁水观音、广汉三星堆发现的陶器有相似之处,但在此之前,还很少发现成都市区里也有堆积。”考古学家江章华说。

经历1986年三星堆祭祀坑和十二桥遗址发现后,人们认为成都平原早期文化的中心在广汉三星堆,成都十二桥似乎为亚中心。从考古学研究文化发展序列的角度来说,仍然充满谜团,脉络并不清晰。很多人经常容易把三星堆、十二桥、水观音等视为同一时期的遗存,但通过众多考古学家的仔细研究比对,基本得出三星堆文化早于十二桥文化的结论。而当三星堆遗址作为古代都城的遗址确立后,考古学家们却困惑:十二桥遗址文化的中心在哪里呢?

直到2001年2月8日,正在外地的王毅突然接到电话,来自苏坡乡村民报告:金沙发现大量象牙、玉器残片!“那时候,商代和西周时期的大大小小的墓葬在成都及周边地区也发掘不少,出土的总是一些简陋的陶器石器。”金沙遗址工作站站长朱章义笑言,这些出土文物都印证着古蜀国似乎真是野蛮、蒙昧的未开化之地,“青铜器与玉器难得一见。”所以,当惊闻金沙出土大量象牙、玉器文物时,他们都不敢相信。更令人意想不到的还在后面,成吨的象牙、大量的金器、青铜器、玉器不断地发现让人目瞪口呆。考古研究确定:金沙是十二桥文化的中心遗址,如此多的玉器、金器、象牙等“奢侈品”,都证明这个遗址具有不同凡响的王者之气!

大胆推测:

金沙“王者”最大可能是杜宇

根据现有的研究推测,金沙是三星堆作为都邑之后崛起的又一个古蜀王国的中心。那么这个王国的“王者”到底是谁?王毅在沉思良久后说:“现在的证据似乎都指向传说中的杜宇,金沙遗址所呈现的更像是古蜀五祖中杜宇王国的一个政治中心。当然,这是否杜宇王国唯一的一个政治中心,还不敢做出定论。它与传说中杜宇的另一都邑——郫邑是何关系还未可知。”

事实上,今天能够见到的古蜀传说记载最多的是《蜀王本纪》与《华阳国志》,距今已有2000年上下。这些传说并无考古证据,关于蜀王的传说也更是只言片语。自1986年以来,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被陆续发现,古蜀的传说时代逐渐可以与考古相验证。在《华阳国志》中,可以看出传说中的杜宇是一位颇有作为的国君。建立蜀国后,杜宇首先“教民务农”。在他的治理下,成都平原的农耕得以发展兴盛,农耕是安居的最重要条件之一。十分巧合的是,金沙遗址就出土了典型的木质农业工具。

传说中的杜宇王国,当时常有水患。若想在成都平原长期定居,就必须跟洪水斗争,在金沙遗址摸底河北边发现了多条竹笼模式制作的石埂子,成为金沙时代与洪水作斗争的见证。之所以推测金沙遗址的“王者”最大的可能就是杜宇,王毅从考古学文化序列分析,以春秋战国船棺遗址为代表的开明王朝与商末至西周时期的金沙遗址最有可能是杜宇时代留下的遗存。


编辑:秦人
关键词:成都 金沙遗址 望帝 杜宇 古蜀五祖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