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艺术人文>>正文

非遗“创收”之路还要走多久

2014-5-12 14:48:00  来源:中国文化报  进入论坛

近日,我市第三批非遗传承人进入评选阶段。我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不断提高,但并非所有掌握民间传统技艺的传承者们都能靠“非遗传承人”这个名头,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大部分未形成产业化的非遗传承人,还只是停留在靠自己的手艺养家糊口的阶段。那么在银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究竟能为经济发展带来多少益处?非遗传承人们的生存情况又如何呢?

想靠非遗赚钱必须形成产业和品牌

目前,我市共有市级非遗项目56项、自治区级18项、国家级3项,已形成产业化的非遗项目有民间手工技艺和传统民俗(包括庙会和城隍出府等),共有市级传承人43人。银川市非遗中心专干张洁告诉记者,与发达城市非遗项目的传承现状不同,银川的非遗项目分布比较零散,以民间手工艺为例,形成产业化的和未形成产业化的,其生存现状可谓大相径庭。

张洁告诉记者,目前银川已形成产业化的民间手工艺项目有:传统医药类,包括张氏回医正骨和汤瓶八诊,永宁纳家户和西夏区兴泾镇的二毛皮制作技艺,还有伏兆娥的剪纸、赵桂琴的刺绣等,他们都是非遗产业化发展中极少数的领军人物。然而,像他们这样通过发展非遗产业获得经济效益的毕竟占少数,三分之二的传承者只能够赚到养家糊口的钱。

“以二毛皮制作技艺为例,全市从事二毛皮制作的有200多家,而形成规模的仅有两家;在刺绣领域,同样是非遗传承人,赵桂琴的刺绣已形成产业,每年可带来60万元的收入,而同样掌握刺绣手艺的于宝宝擅长缀绣,手艺十分精湛,但其每年仅有3万元左右的收入,平均下来,每月不到3000元,刚够一家人吃穿用。于宝宝缀绣与一般刺绣不同,绣出来是两面成花,但是尽管如此,两人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却大不相同。”张洁说,“还有剪纸,这项手工技艺的从业者队伍庞大,但并非所有人都能获得像伏兆娥那样每年百万元的经济收益,这也给所有传承人提了个醒,想靠非遗赚钱就必须形成自己的产业和品牌。”

“公司+艺术家+农户”开创非遗传承新模式

对于伏兆娥的剪纸,张洁说,其规模是典型的产业化,而其经营过程中强烈的品牌意识也为其他非遗传承人提供了借鉴和学习的模板。

伏兆娥的女儿李剑亲历了母亲的剪纸从老家的炕头变成非遗品牌产品的过程。像众多南部山区的妇女一样,伏兆娥心灵手巧爱好剪纸。上世纪90年代初,一场变故让一家人从南部山区到银川谋生。令伏兆娥没想到的是,老家的爱好变成了养家糊口的营生。在镇北堡西部影城,她的剪纸不仅卖上了价,有时甚至会供不应求。那时,李剑姐妹三个就成为母亲的助手。李剑回忆说:“别的娃儿从学校回家是写作业,我们是一回家就拿剪刀帮忙剪纸。”

这段经历除了让李剑有了一手剪纸的好手艺外,也让她深感了非遗艺人的不易。上大学时,随着母亲年纪越来越大,她突然意识到非遗传承面临着生存或者渐渐消失的命运。她说:“非遗艺人的绝活儿来源于自身,但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一旦这项技艺无人传承,终会渐渐消失。最重要的是,年轻人看不到发展前景,不会去传承非遗项目。”

为了能让母亲的剪纸技艺不至于失传,学习广告传播学的李剑想到了用品牌包装剪纸。大三时,她设计好伏兆娥的剪纸logo,注册了商标。大学毕业后一个月,她注册成立了“宁夏艺盟礼益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公司运营的模式采用“公司+艺术家+农户”新方式。即由伏兆娥负责设计剪纸产品,同时对移民到银川的南部山区妇女进行培训。这些妇女负责批量生产,一举解决了非遗产品无法产量化的难题。而李剑则负责剪纸产品的创意包装及市场推广。

政府需担起政策扶持和智囊团的责任

短短三四年时间,伏兆娥剪纸已成为自治区著名商标,在镇北堡西部影城等著名景区热卖,仅一年零售额就达到500万元。小小的剪纸还成为中阿博览会等重要节庆活动赠送外宾的首选礼品。现在,李剑正在着手设计有剪纸元素的生活用品等,让剪纸艺术让更多消费者接受。

至今,李剑都不敢想象,如果不是凭着大学毕业时的那股冲劲,时至今日,伏兆娥剪纸会走向何方?非遗技艺根植于民间,历史悠久,正因如此,它也有自身的局限性。非遗传承人大多只把这项技艺作为养家糊口的营生或者爱好,受知识水平和自身实力的限制,他们中大多数人都没有将非遗项目打造成品牌,向市场推广的意识。

李剑认为,在这方面政府需要担当起政策扶持和智囊团的作用,而不仅仅是将非遗项目立项那么简单。毕竟,非遗的生存最终还是由市场来决定。以西安的皮影、庆阳的香包为例,都是政策大力扶植产业的结果,当这些非遗项目成为品牌,必然会产生无穷的经济价值。

建立机构形成品牌才能百花齐放

张洁告诉记者,在银川市所有的非遗项目中,大部分的拥有手艺绝活儿的传承人是靠“朋友引荐”的方式出售自己的商品,能达到像伏兆娥这样产销一体经营模式的可谓是凤毛麟角,如何打破这种两极分化的局面,让其他传承人也能分一杯羹,是非遗工作者们一直努力的方向。

“我们借鉴了陕西凤县的经营模式,成立了非遗传承人联合会,凤县以凤祥泥塑闻名,全村都靠做泥塑发家致富,然而全村只有一个国家级传承人,他们的经营模式就是全村制作,各自贴上各自的名字,再交由一人统一销售,不仅避免了销售乱象,同时带来了更好的经济效益。我们也试图在联合会的基础上,成立刺绣机构、剪纸机构等,由一个有名气、成规模的传承人牵头,带领其他传承人共同发展。然而,或许是因为经济利益,现实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张洁说。

张洁说,非物质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其存在是对历史的传承,也是对民风民俗最好的保留和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延续甚至是长存的。正是基于此,宁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仅停留在保护的层面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发展,能够使其经济效益最大化,才是当局应该考虑的,只有让传承人突破靠手艺养家糊口的局面,真正赚到钱,才能更好地将手艺传承下去,甚至形成品牌,成为银川的文化名片。(杨薇 冯杨)


编辑:秦人
关键词:剪纸 伏兆娥 品牌 产业化 遗传 李剑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