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资讯>>正文

延安加快实现“四告别” 延安将难见窑洞

2014-4-29 0:56:00  来源: 新民网
扫描到手持设备  进入论坛

位于中国西北的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沉积区,面积约为64.7万平方公里,窑洞是这一地区农民的主要民居。考古发掘显示,早在4500年前,宁夏的西海固地区就有窑洞出现。千百年来,黄土高原上的农民世世代代生活在窑洞中,并将之视为精神家园。

然而,去年延安的暴雨灾害让这一千百年来的生活方式备受争议。

据介绍,黄土高原属于湿陷性黄土,持续强降雨会使土壤含水极度饱和,造成山体滑塌和窑洞倒塌的危险。在干旱条件下良好运转多年的窑洞建造工艺,在强降雨中暴露出严重的缺陷。以现在陕北地区流行的石窑洞为例,其对地基、侧墙的厚度、强度有很高的要求,但事实上,绝大多数农民只能依靠经验建造窑洞。

因此,去年暴雨灾害过后,延安市及时编制了《避灾移民搬迁规划》,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23万户80万人的避灾搬迁安置。其中,移民搬迁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要告别窑洞。

实际上,在延安市规划实施的“十二五”扶贫移民搬迁工程中,就已经包含了告别窑洞的内涵。

按照我省的扶贫标准,延安全市有44.7万贫困人口,占总人口20%。其中有18万人分布在黄河沿岸土石山区、白于山区和洛河峡谷地带的连片特困地区。为了使这里的群众彻底摆脱艰苦的生存环境,“十二五”期间,延安市规划实施扶贫移民搬迁3.5万户共14万人。

延安把扶贫移民搬迁融入了城乡统筹发展中,有利于一并解决搬迁实施中遇到的问题。首先,延安按照城乡统筹规划,确定了13个县区、33个重点镇和100个新型农村示范社区作为移民搬迁安置地,改变了过去就地搬迁安置、重复建设、小而散的问题。搬迁之后,政府要求集中安置点必须建四层以上功能设施齐全的楼房,改变以往农村复制农村的传统搬迁安置模式。

同时,延安还要求安置点体现出城镇化建设的规模,重点镇要求万人以上,新型农村示范社区要求2000人以上,旨在发挥人口的集聚效应。另外,针对新建房的基础设施配套问题,延安的城乡统筹将不同部门的项目进行了捆绑整合,加快了扶贫移民搬迁安置点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进度。

而延安老区群众从窑洞搬出,也成为我省的一项重要工程。2011年,省政府印发了《关于陕北移民搬迁安置若干政策规定的通知》,确定陕北扶贫移民搬迁补助标准按60平方米、80平方米和100平方米三种建房面积,三年来,延安县区财政配套移民搬迁资金达6.52亿元。另外,延安对无房、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收入的“三无户”采取免费住房政策,同时每人每年发放1000元生活和产业补助资金。截至去年年底,延安扶贫移民共搬迁2.24万户、8.8万人。

去年暴雨灾害之后,在扶贫移民搬迁的基础上,延安市又启动了避灾移民搬迁规划,总结去年持续强降雨造成重大损失的教训,认为要从根本上消除百姓的居住安全隐患,就要实现“四告别”:告别窑洞、告别高边坡、告别窄沟、告别地质灾害多发地带。

据了解,群众从窑洞中搬出,是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进行的。采取整村组搬迁集中安置、分散搬迁集中安置和特殊人群集中供养安置三种形式。70%的搬迁群众向中心市区、县城、重点镇和新型农村示范社区集中安置;30%的搬迁群众向交通方便、产业相对集中、规划建设的避灾移民搬迁安置点集中安置;另外,智障、残疾、五保户和孤寡老人等在政府集中供养机构免费安置。

(原标题:告别窑洞、告别高边坡、告别窄沟、告别地质灾害多发地带:延安加快实现“四告别”)


编辑:秦人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