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驻吴江首席记者 黄 亮
太湖之滨,文化流觞。
再过两天,旨在以“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各方参与、群众受益”为理念的首届吴江太湖文化节,将奏响欢乐“乐章”。
这是一个吴江百姓自己的文化舞台,她将全面展示近年来吴江群众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这也是一个能够承载吴江文化凝聚力的崭新平台,她的亮相是城市之幸、百姓之福。
转变公共文化服务方式
以百姓为主体
打响“太湖”牌
“我要去区里演出啦。”这两天,除了上班,房席席把业余时间都用在了排练上。本周六,她将与中达电子的工友们,一同登上吴江太湖文化节的舞台,演绎现代舞《爵士风情》。要知道,对于一个年仅22岁的新吴江人来说,这样的“幸福”曾经很遥远。
近年来,借助戏曲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区域文化联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模式创新与示范等3项文化部“国家创新工程项目”,以及“四位一体”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一镇一品一刊”特色文化、省“书香之县”等经验,吴江积极推动文化惠民工程,将文化服务工作辐射到基层,使更多百姓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的成果。
但成绩背后也有一些尴尬。譬如,文化供给与群众需求的脱节现象仍比较严重,尚未形成“星罗棋布,全面覆盖”的文化网络;各镇(区)、各单位对文化重视程度的不同导致文化发展不平衡,群众的文化权益没有得到有效落实等。而且,吴江的文化名片虽多,但除了“区域文化联动”外,真正能够叫响的品牌却很少,没有一个文化品牌具有统领能力,没有一个文化品牌具有能够承载提升吴江文化凝聚力的实力。
“依托濒太湖的资源优势,把吴江丰厚的文化资源整合并加以提升,打造出一个响亮的文化品牌,激发群众参与热情,让吴江区的百姓更好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带来的成果。这就是吴江太湖文化节举办的初衷。”吴江区委书记梁一波说。
“当前,吴江正从‘运河时代’走向‘太湖时代’,作为一个地域文化属性鲜明的城市,吴江的公共文化服务必须发挥优势创出特色。”吴江区委副书记孙悦良说,吴江打出“太湖”牌,不仅能够打响文化品牌,更好地宣传、推介吴江,为今后太湖流域城市的文化联动做铺垫。更重要的是,能够借助这一品牌,转变公共文化服务方式,让百姓更好地参与其中。这是吴江太湖文化节与其他地方文化节的最大区别。
“虽然叫文化节,但我们突出百姓主体,不仅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吻合,又响应中央倡导的节俭之风。”吴江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周志芳说,吴江太湖文化节的目标是“打响一个品牌、建设百个舞台、激活千支团队、组织万人参与、欢乐百万市民”,真正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大创新办出特色
政府不再包揽百姓舞台遍地开花
如今,在本届吴江太湖文化节的各类宣传册上,已找不到任何有关开闭幕式时间、主承办单位名称和主会场的信息。取而代之的,是丰富的演出内容、演出单位、时间和地点等。体制、机制、形式、内容的创新,成为了本次活动的最大特色。
“吴江太湖文化节注重文化活动的群众性和草根性,在办节机制上,政府不再大包大揽,更多承担了动员、规划、服务、监督等职能。”吴江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吴江区社科联主席何斌华介绍,新成立的太湖文化节指导委员会,由区委宣传部、区文广新局、区旅游局、区民政局等10多个机构与部门组成,负责统筹、指导、协调、推进活动的举办。改变了以往各镇(区)、各行业自行策划组织各类文化赛事、展演,存在门类撞车、覆盖面不广、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等问题。
按照活动安排,每年的太湖文化节将分春夏段(3月-8月)和秋冬段(9月-年底)举行,开幕以某项活动为契机宣布启动,闭幕以全年文化节活动成果展示展演为平台。具体活动项目将按赛事、展览、演出、讲座、培训等分门别类,并在现有送戏下乡、文化惠民巡演、区域文化联动、戏曲艺术节等文化活动的基础上,创新开展文化服务日、户外音乐会、影像艺术节、“太湖文化”主题论坛等活动。
演出的活动场地,将以近年来吴江各镇区、社区、乡村建成的文化活动中心为重点;同时在重点文化广场、部分商业中心设立室内外活动场地,在双休日和节假日形成规模效应;在村、社区、校区、企业和机关等区域广泛发动,吸引吴江全区各行各业的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市民踊跃加入。
“每个文化广场、每个商业中心,只要适合开展文化活动的地方,都是百姓演出的舞台。”吴江区委宣传部文教科科长高频说,人人参与、遍地开花,吴江太湖文化节将真正成为吴江百姓自己的文化盛会。
整合各方资源
提升文化惠民水平推动“利好”政策出台
事实上,吴江太湖文化节不仅仅是一个全员参与的群众文化活动,更是整合各方文化资源、全面提升吴江文化惠民水平的一次全新探索。
吴江太湖新城垂虹文化艺术节、“同里之春”旅游文化节、震泽旅游文化节、桃源黄酒文化旅游节……如今,吴江各镇区都有自己的节日,活跃在全区各地的业余民间文艺团队近200个。数量不少,但各自为阵,水平参差不齐成为这些文艺团队的短板。
吴江太湖文化节不是简单的将这些活动与队伍囊括进来,而是“打通”团队之间的屏障,开展大展演、大比拼,有效利用团队的力量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同时,充分挖掘他们的内生动力和创作源泉,催生文艺团队的优胜劣汰,提升吴江民间文艺团队的整体水平。
同时,吴江太湖文化节涵盖机关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家庭文化等多个方面,活动内容包括器乐、演唱、舞蹈、戏曲、曲艺、文学、美术、书法、创意设计、摄影、收藏、烹饪、体育等各类文体旅赛事。在吴江区级层面,每年将确定三个门类的全区性赛事,由村、镇开展层层选拔,广泛发动和吸引各界市民踊跃参与;在镇、村层面,围绕本辖区文体工作安排,各自制定辖区内太湖文化节活动方案。此外,每月还将举办一次“镇区文化展示日”活动,由各镇区轮流集中展示各自富有特色、丰富多彩的民俗、民风、文化成果和品牌。
为了方便百姓就近、就便参与,吴江还建立一套畅通便捷的公众信息发布系统,由各类媒体及时传播信息,加强服务引导。同时,运用市场理念、产业办法,依托项目申办、活动赞助、社会招标、政府购买等多种形式,寻找文化服务的提供者;通过政府以奖代补,解决经费不足和参与群众最大化之间的矛盾。
“鼓励社会力量办文化,离不开相关政策的支持。譬如,民间文艺团队的扶持管理办法、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具体操作办法、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的实施细则等。这些‘利好’,我们也将在太湖文化节的举办过程中,不断探索,加以完善。”周志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