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文

评论:非遗“进校”更要“进心”

2014-4-23 10:20:00  来源:中国文化报  进入论坛
    评论:非遗“进校”更要“进心”

秦 毅

国家级非遗项目——海南岛黎锦生产技艺将从今年秋季开学起进入海南省9个民族市县的中小学课堂。不难看出,这又是当地文化部门与教育部门深入合作取得的新成绩:对于古老的非遗项目而言,后继人才不缺,传承发展才顺畅;对于学生来说,“非遗进校园”带来了感知传统文化魅力的活教具,是素质教育、文化熏陶的良好载体。

面对各地轰轰烈烈的“非遗进校园”活动,欣喜之余,还应指出的是,一些重过程、轻效果,重“进校”、轻“进心”的现象要消除。借用《中国文化报》6月7日一版头条《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一文所明确的“后继有人是根本”这一观点,笔者认为,“进校园”只是形式和手段,非遗项目之于年轻学子“进心入脑”才是目的。因此,在“以生为本”理念的指导下,这里的“校园”应当打破围墙限制,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兴趣偏好等需要得到尊重。

综观多样的非遗进校园活动,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3种方式:进课堂、进兴趣班、进操场。“进课堂”的项目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钦定,并达到“三有”:有专职教师,有教学大纲及教材,有课时保障。“进兴趣班”多为各地非遗保护中心或非遗项目保护单位与个别学校结对子,就某非遗项目开设的较为常态化的实践性课程。必须指出的是,面对已经公布的1219项国家级非遗项目、近87万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这样的课堂和兴趣班太珍贵了。指望所有非遗项目拥有这样珍贵的机会非但不现实,还有可能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且以集体选择权排挤学生个性选择权,非遗之于学子的那份吸引力势必受损。

那么,更为常见的“进操场”的形式应在“非遗进校园”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一些传承保护单位只是应对非遗法要求,完成好规定性动作,展示完毕后便打道回府,缺乏对后继人才的长期培养意识。所以,要努力摆脱非遗“进校一游,来去一阵风”的状态,通过留下的宣传册及在校外(各大非遗博物馆、展厅,非遗项目基地、传习所)开展活动的时间表等,最大限度地“恒温”学子心中对非遗倾心的火种,并借助后续活动在适当时机促其发展。只有这样,非遗传承与学生素质成长的“兼美之花”才会长久芬芳。

(《中国文化报》2013年6月18日第2版)


编辑:秦人
关键词:评论:非遗“进校”更要“进心”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