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艺术人文>>正文

新疆举办吐鲁番与丝路论坛 海内外学者齐聚

2014-12-31 7:25:00  来源:新疆日报  进入论坛

 

原标题:感受文明交流互鉴的魅力

新疆日报网讯 (曹新玲)由自治区文化厅、自治区文物局、吐鲁番地区行署主办,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吐鲁番学研究院、吐鲁番博物馆承办的“吐鲁番与丝绸之路经济带高峰论坛暨第五届吐鲁番学国际学术研讨会”10月20日至22日在吐鲁番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举行。

来自英、美、德、日、哈萨克斯坦、蒙古等国以及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新疆社科院、新疆龟兹研究院包括吐鲁番学研究院等国内科研院所的60多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因为本次论坛暨研讨会是今年6月丝路申遗成功后区内举办的首次有关丝绸之路话题的学术盛会,主办方和承办方都非常重视。自治区副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出席了论坛开幕式并就新疆在丝绸之路这条文明交流和对话之路上所发挥的作用及其意义发表了讲话。吐鲁番地委书记张文全对国内外学者的光临表示欢迎并希望学者们畅所欲言,为吐鲁番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历史依据、理论支撑。

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秘书长,来自中华书局的柴剑虹先生代表学会向大会召开表示祝贺,同时转达了年过九旬的国学大家冯其庸先生对本次会议的关注和问候。

主持论坛暨研讨会开幕式的吐鲁番地委宣传部部长赵文泉也向与会学者转达了吐鲁番学研究院名誉院长、著名文物保护专家谢辰生先生的电话问候。90高龄的谢老因身体原因不能参会,深感遗憾。

开幕式后,几位专家学者颇具分量的主旨发言,立时将会议引入积极热烈的交流研讨中。

交河、高昌申遗成功背后是文物工作者艰辛的努力

吐鲁番地区文物局书记赵强以《为吐鲁番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交河、高昌故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回顾》为题,第一个作了大会主旨发言。

他首先向与会学者介绍了吐鲁番的地理人文环境,吐鲁番在丝绸之路上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并回顾了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的吐鲁番交河、高昌故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艰辛过程。重点讲述了从2006年8月,世界文化遗产中心在吐鲁番召开了丝绸之路申遗协商会后,吐鲁番坚持不懈的申遗努力,以及2014年前半年打响的丝绸之路申遗攻坚战。吐鲁番全体文物工作者大战一百天,先后成立了保护组、迎接筹备组、检查组等六个专门小组,完成了从征地拆迁、环境整治、文化宣传等数项艰巨任务,也得益于交通、电力、电信、农业等各个行业、领域的全面配合,最终得到了评审专家的首肯。

他特别谈到了对十多年的申遗档案的整理和游客服务中心的建立,18卷、400余盒纸质和电子档案的整理,其工作量之大,非常人所能想象。他说,通过吐鲁番申遗,他有几点体会,申遗成功,是多少年来,从事吐鲁番文物保护及吐鲁番学研究和吐鲁番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心愿;领导重视、高层推动是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国内外学者的强烈呼吁与学术界的努力则为申遗提供了智力支撑……

“吐鲁番申遗不仅是吐鲁番文物事业的大事,也是全体从事吐鲁番学研究的学者们的大事,对此,我们向吐鲁番表示祝贺!向吐鲁番地委、吐鲁番文物局的每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赵强书记的发言刚结束,主持大会主旨发言的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刘安志立时提议,全场以热烈的掌声向吐鲁番文物工作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吐鲁番学的密切关系

在大会主旨发言中,柴剑虹先生的讲话颇具宏观视野。

柴先生说,“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我国新一代领导集体在国际、国内新形势下提出的伟大战略构想。随着“丝绸之路”的成功申遗,“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开发、利用及文化学术交流的密切关系已经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它和吐鲁番学研究的紧密关联也应越来越为学界认同。

与“世界学术之新潮流”敦煌学相同,吐鲁番学的形成与发展,也与19世纪后半期东西方各国探险家、考察团对我国西北地区的探查活动密切相关。应该说,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和田、楼兰、库车、吐鲁番等地,比敦煌地区更早地吸引了更多东西方列强的关注。其负面效应是众多古迹遗址被盗掘,大量珍贵文物被劫掠境外;其正面效应是一门国际性的新学问“吐鲁番学”由此兴起,吐鲁番对新疆经济开发、文化振兴、学术研究的重要性已成为我国各界有识之士的共识。尤其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北科学考察团”的工作,为在新的历史阶段运用新的合作模式进行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展示了前景。

柴先生说,吐鲁番既然是文明交汇的“门户”,我们自然应当将研究视野拓展到丝路西段的古波斯、希腊、罗马和埃及文明,延伸至以汉字文化圈为主的东北亚文化。例如,吐鲁番地区出土了大量的各种材质载体的伏羲女娲图像,它们与先秦神话、民间传说、楚辞、汉画像砖石及唐代祭祀礼仪、习俗等等的关系,应该有比较系统综合的研究。

他还具体谈到了在吐鲁番学资料中心的建设问题,相比于北京、兰州的两个资料中心,吐鲁番学资料中心在丰富性、系统化与特色化上还亟待加强,包括吐鲁番流失文物的图像、文献资料的搜寻、整理工作;包括对吐鲁番所出的少数民族文献的整理、分析工作;尤其要关注其中双语、多语文献的释读、比照工作,一定要培养少数民族古文字的专家学者和相应的计算机系统开发人才来直接参与吐鲁番学资料库的建设工作,这关系到它的完整性和特色化。

 

占星术书残卷所透出的丝绸之路的宗教文化交流

来自德国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吐鲁番研究所、在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任教的阿不都热西提·亚库甫教授以《回鹘文占星术书残卷与丝绸之路的宗教文化生活》为题,作了大会主旨发言。

他以德国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吐鲁番研究所、中国国家图书馆、敦煌研究院等单位所藏的回鹘文占星文书为载体,在对其进行语文学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内容和原典,对回鹘文占星术文献的来源、结构和特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具体谈到了《易经》《荆州占》《开元占经》等汉文典籍在十至十四世纪之间在回鹘社会中的流传和使用。同时,阿教授又将上述回鹘文占星文书的一些关键术语与喀喇汗王朝时期文献、通称为察合台文献的近代中亚突厥语文献等伊斯兰时期文献所见相关占星术语进行简要的对比分析,探讨了丝绸之路星占文化诸项和丝绸之路宗教文化交流的一些问题。着重谈了星占文化传播的方向和本土化问题。

阿教授说,《福乐智慧》中有大量关于占星的内容,该书引用的占星术书文献与《突厥语大辞典》的作者引用的文献不一样,两者在收集典籍的源头上不一样,但成书的内容却都是一样的……《福乐智慧》将佛教语言与阿拉伯语文献同时引用,说明当时是存在文化交流的。

同样来自德国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吐鲁番研究所、曾多次参加过吐鲁番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学者德金在主旨发言中探讨交流的是伊朗语使用者们对丝绸之路上文化变迁所作的贡献。

对吐鲁番地名发展演变规律的探讨

年逾八旬的著名吐鲁番学研究专家、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陈国灿先生的主旨发言最引人关注。他探讨的是吐鲁番地名的发展演变规律。

陈教授说,吐鲁番地区的地名,由古至今,变化很大。从当地出土的古代社会文献记载看,古代吐鲁番地区的汉文地名,如柳中、蒲昌、赤亭……等,在今天吐鲁番的实际生活中,完全找不到了。今天吐鲁番地区的地名,都是现今当地居民维吾尔族群众,用维吾尔语发音的地名,如Lukchun,清代译为汉字作“鲁克沁”;Pichan,清代译为汉字作“辟展”;Chiktam,清代译为汉字作“齐克腾木”或“七克台”。这些维吾尔语地名,如果从出土的历史文献记载,结合当地的历史遗迹留存加以考察,就会发现今天的“鲁克沁”,就是古代的柳中;“辟展”就是古代的蒲昌;“七克台”就是古代的赤亭。名称仍是原来的名称,只是由于维吾尔语发音的音转,再经清人的汉译,使得古地名变得面目全非了。从这一视角看,吐鲁番地区的地名,古今的变化并不大。

陈教授说,对吐鲁番地区地名的研究,离不开对其地的历史演变作追根寻源的考察,从考察中摸清发展演变规律,才能正本清源,揭示各个地名渊源的真相。总的来看,从汉晋到唐宋,再到元明清,吐鲁番的地名,经历了一个历史的演化过程,即汉晋时期地名创建期——回鹘民族语言变称期——元明清回鹘语言地名汉译期。在后一时期里,尽管汉文译出书写表述各异,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地名原创的汉文名。陈教授据吐鲁番出土的墓表考证,“吐鲁番”一词,很可能就是由古代“永安”音转而来,如同交河音转为“雅尔河”、柳中音转为“鲁克沁”、永昌音转为“乌尔塘”一样。

对吐鲁番洋海古墓发掘做出重大贡献的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兼职教授吕恩国在大会主旨发言中交流的仍是洋海古墓的内容——《洋海货贝的历程》,他用大量出土实物,为与会学者描绘了洋海贝币早期与内陆物物交易的鲜活图景,学者们听得看得目不转睛。

 

墓葬中所体现出的文化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令人感到欣慰。”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年轻英俊的学者占铁根·哈尔焦拜先紧扣会议主题说了这么一句话,学者们会心地笑了。

他交流的内容是《中古早期古代突厥的地下陵墓》,2011年,在由他参加的对一座蒙古高原古代汉式(占铁根认为是突厥)墓葬的发掘中,发现有金子做的物品,在长达40多米的陵墓廊道两侧壁画上,发现有青龙、白虎的形象……

占铁根·哈尔焦拜的交流发言,引起了学者极大的兴趣和热烈的讨论。来自自治区博物馆的王博研究员认为该墓葬跟吐鲁番阿斯塔纳古墓比较相似,级别是比较高的,类似于高昌王的墓葬,感觉应是突厥时期的墓葬,而不是突厥人的墓葬。占铁根答,是火葬后埋入的,葬俗像是突厥人的,但从墓葬出土的壁画、泥俑来看,又有明显的唐风……

有知道此次发掘的学者补充说,该墓葬有墓志,是唐代北方回鹘人的墓葬。

陈国灿教授说,回鹘在漠北高原时就诚服于唐朝,他们一方面是本部落的王,同时又是唐朝的都督……唐初时,分封了漠北回鹘部落的不少王,包括武则天“无字碑”前胡人形象的石人像,感觉占铁根所探讨的是回鹘人的墓,而不是突厥人的墓。吕恩国教授很赞同陈国灿先生的分析。

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教授、著名的粟特语研究专家辛姆斯·威廉姆斯先生已是第三次来新疆了,他探讨的是《索格底亚那和巴克特里亚的质量与重量铭文研究》,他对中古时期希腊、大夏计量的研究,属基础性的科学研究,让人很是敬重。

日本学者山部能宜来自东京农业大学,他对2010年发掘的吐峪沟k18壁画采用红外线等技术进行数码复原后予以了展示,其敏锐的学术嗅觉,严谨缜密的学术态度,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丝绸之路的话题丰富驳杂永远也说不尽

丝绸之路的话题丰富驳杂,永远也说不尽。

美国夏威夷大学马克·莫林教授探讨了《欧亚大陆中部和东部地区先民对麻黄植物的认识和利用》,提出了丝绸之路上一种新的物种——麻黄的流动。

西北大学教师裴成国对高昌国葡萄酒生产与丝路贸易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证。

区内学者也尽显风采。龟兹研究院的霍旭初研究员以《高昌回鹘佛教图像研究补正》为题,对柏孜克里克佛像的演变过程进行了探讨,反映出回鹘佛教对西域、对中原佛教的吸收和再创造。自治区博物馆的阿丽娅·托拉哈孜研究员以仕女骑马俑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丝绸之路上女性服饰、造型艺术传播的特点。来自吐鲁番学研究院的祖力皮亚·买买提女士则对吐鲁番史前时期出土的皮革制品进行了总结性归纳和分析,深受好评。

利用科技手段对文物开展研究,从而得出新数据、新结论,也是此次论坛暨研讨会的特色之一。如吉林大学的朱泓教授从小河墓地出土人颔、牙齿的鉴定,得出口腔健康和饮食类别的结论;中国科学院大学蒋洪恩对胜金店墓地出土两千多年前麦种的鉴定推断当时的农业生产状况;同在科学院大学的杨益民对墓葬出土陶灯燃料的分析,将吐鲁番先民使用芝麻油脂的历史上推至公元6世纪。

两天的论坛暨研讨会在紧张、热烈的交流中结束。陈国灿教授代表国内学者在闭幕式上做了总结性发言,他评价说,本次论坛暨研讨会是一次具有高水平的推动学术发展的盛会。辛姆斯·威廉姆斯先生代表外国学者发言,他的讲话更像是一首散文诗——

感谢吐鲁番的热情邀请和款待,我觉得很开心,是非常好的一段“旅行”。古代人的丝路旅行,骑的是骆驼,尽管我乘的是飞机,但感觉应该是差不多的:旅途是辛苦的,但结局是好的,愉快的。

吐鲁番是我非常愿意来的地方,这里水好、环境好、人更好。最关键、最重要的是它历史悠久。

在漫长同时又非常复杂的历史中,各种宗教的融合,如拜火教、佛教、伊斯兰教等……过去的许多时代,人们争吵、争执,但也会合作,就像今天一样。

能来到这里,参加会议,可以看到不同地区的学者,不同的研究成果,不同主题的论文,作为语言学者,这是让我特别开心的事。我们的话题涉及葡萄、皮革等等,或许我们没有特别直接地谈到经济,但它跟丝绸之路是相关的;尤其要谢谢这么好的同声传译(吐鲁番地区文物局专门从上海请来了最好的翻译)……

我有最后一个心愿,也是礼物,送给吐鲁番文物局局长王霄飞先生,这是粟特语的我的第三本书……

继辛姆斯·威廉姆斯先生后,德金、柴剑虹、陈国灿、霍旭初、朱雷、刘安志等专家学者又纷纷向吐鲁番学研究院捐赠了书籍。


编辑:秦人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