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资讯>>正文

陕师大有位老教授专给蝗虫起名字

2014-11-11 7:24:00  来源: 西安晚报   进入论坛

 郑哲民教授展示他发现的昆虫标本 记者 张宇明 摄

你儿时的“玩伴”中,一定少不了各种各样的小昆虫吧!可那些昆虫叫什么名字、名字又是怎样来的,你知道吗?

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郑哲民教授就是一位专门“给蝗虫起名字”的人,这位一辈子和昆虫打交道的人,75岁时还奔波于山间采集样本。现在,即使已经82岁高龄,在看到没见过的虫子时也会像孩童那般蹲下身子,专注观察,对于他来说,这些虫子都是“宝贝”。

虫子对他来说是“宝贝”

11月6日,在郑哲民老师家里,记者见到了很多蝗虫标本。他们有大有小、形态各异,整齐排列在一个个样本盒子里。郑老师小心翼翼地拿给记者看。“这是从广西采集的,这是云南的,这是我的学生从国外寄来的。”说起自己研究的昆虫,郑老师如数家珍。

“这些标本来得可不容易了。”郑老师的爱人屠老师说,年轻时他经常出去采集样本,刚开始在西安周边,奔波于南五台山、楼观台、秦岭等地,后来就到外省,广西、云南、广东、海南到处跑,“有时带着学生,有时就他一人,背着采集包,一走就是好几个月。”

采集蝗虫时,郑老师要先用网抓住虫子,再用药水把虫子毒死,之后再晾干或烘干制成标本。采集得多了,郑老师会把虫子先寄回西安。“我会帮他把虫子晾干。怕虫子腐烂,晾干时不能重叠,我就把它们一个个分开,摆在阳台上、门板上,别人来家里时总说我家臭臭的。可我知道,那是他辛辛苦苦甚至是用命换来的,都是‘宝贝’。”屠老师说到这儿,郑老师的眼里充满了感激:“没有她,就没有我今天的成绩。”

75岁生日时还进山“捉虫”

为了研究蝗虫,郑老师跑遍了祖国的大山,除了西藏全国各地他都去过了。“那时候我出门会随身带着昆虫网,在山里待的时间长了,衣服也破破烂烂的,总被当成讨饭的。”郑老师说,有一次在广东,他和学生们坐的班车翻到了沟里,他的腿受了伤,就这样,还拖着瘸腿走了十几里路进山采样本。还有一次在云南,下大雨道路塌方把他困在了山里,整整饿了两天。“也多亏了那时年轻,身体好。”

屠老师说,郑老师这辈子就和虫子打交道了,75岁生日时还进山采集,发现了新的蝗虫品种。现在都82岁了,走在外面看到没见过的虫子,还会蹲下来,观察老半天。在显微镜前,一坐就是一上午,不叫他都不动。“有时候我觉得他就像个小孩一样,对虫子怎么那么入迷。”屠老师笑说。

在郑老师的影响下,屠老师对蝗虫也了解不少,“我俩是大学同学,到现在结婚已经50多年了,跟着他认识了不少昆虫,其实也挺有趣的。”

近千个蝗虫新种由他命名

采集这么多标本,郑老师是为了发现它们之间的不同,确定它们的种类,为动物学研究做好基础工作。“你看这两种蝗虫,它们的差别非常细微,但它们是不同的品种。”郑老师指着书上的蝗虫图给记者看,“这两种蝗虫一种叫环江蚂蚱,一种叫广西蚂蚱,都是我命名的。我会以发现的地点、蝗虫的体态特征或是发现人的名字为它命名。”

我国目前已发现上万种蝗虫,约占世界的十分之一。几十年来,郑老师就发现了近千个蝗虫新种并为他们命名,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上千篇。最近,他还获得首届“中国昆虫学会终身成就奖”。郑老师的学生也有很多在做昆虫方面的研究,他们都在为昆虫分类作贡献。

“现在,我国已经开始采用DNA技术鉴别不同的昆虫种类,这在昆虫分类研究方面是很大的进步,我也希望中国能在这方面取得更多成就。”郑老师说。

郑老师笑着说:“其实一开始我并不喜欢虫子,现在却觉得,昆虫的奥秘无限,研究昆虫乐趣太多了。”


编辑:秦人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推荐信息
到西安关中驾校 考驾照  三秦游网站指定单位,网上报名优惠200元!
陕西户县龙窝酒!
秦绿辣椒 我的辣味!
 
最新信息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