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资讯>>正文

2014榆林市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走进福安社区

2014-10-27 11:11:00  来源:榆林日报_都市生活  进入论坛

  土色土乡的歌舞表演乐翻了场儿

社区居民大合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记者刘继远摄

  10月25日上午,2014榆林市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走进第六站福安社区。3个小时的活动引来不少路人驻足,喝彩声不绝于耳。除了常规的舞蹈、歌曲、小品外,压轴出场的魔术表演堪称惊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宁一行也来到活动现场与居民共同观赏了此次视听盛宴,现场里三层外三层的福安社区居民用掌声为活动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10月25日上午9时许,福安社区中老年秧歌队的32名队员踩着鼓点率先扭起了大秧歌,也为此次活动拉开了序幕。为了此次活动,这支成立仅一年的社区秧歌队队员们起了个大早,化妆造型一丝不苟,70多岁的王大妈把自己捣腾得年轻了十几岁。尽管自称只为锻炼身体组建的秧歌队,扭起来却毫不逊色,一首由《过河》改编的秧歌舞,跳得现场顿时沸腾开来,手机、相机纷纷派上了用场。

  还没等大家的热情褪去,舞蹈《欢聚一堂》就接踵而来。而由63岁的刘凤兰和50岁的谢翠莲共同演唱的《榆林美》则多了一份朴实,引得现场居民跟着合唱起来。

  如果说前面的歌舞表演只是高潮的开始,那么整场活动的第一个高潮应该来自二人台小品《借钱》,该小品讲述的是两位多年未见的老姐妹因为借钱发生的故事。当饰演姐姐的男扮女装演员一登场,“ 纯正”的老太太装扮让现场顿时乐开了花,小品在大家的欢笑声和掌声中不知不觉地结束了,观众的内心却久久难以平静,“ 同样的两只手,有人致富,有人潦倒,不是你比人家差,是你没人家勤快。”

  随后,耳熟能详的“米脂婆姨绥德汉”也被居民搬上了舞台。这个讲述了米脂婆姨和绥德男人误打误撞的相亲故事,不少台词笑翻了全场:“ 凤英是我们老乡”“ 貂蝉还是我们亲戚了”“ 吕布还是我们村的了”“ 绥德的品牌男人还找不下对象?”“辽辽套巧巧”……

  而作为压轴表演的魔术表演,则是整场活动的第二个高潮。身着小丑服饰上台的魔术师不停地从魔术箱里翻出各种各样的物件,变彩带、变花、彩绸穿透镜子等魔术,让在场的男女老少看花了眼,拍红了手掌。“ 这个叔叔太厉害了,我想跟他学学。”身背书包的一名男孩边看边跟一旁的伙伴说着。

  地道榆林话 唱出别样《榆林美》

  “白云山上多灵秀,红石峡谷涌清流,镇北台上登高走……”福安社区的刘凤兰和谢翠莲挑战了一把不一样的《榆林美》。对于听惯了王二妮专业演唱的榆林市民来说,没有专业的伴奏音乐,二胡、三弦、唢呐的伴奏似乎更接地气,已经63岁的刘凤兰和50岁的谢翠莲唱的是一种勇气和朴实,纯正地道的榆林话唱出了榆林人民对于美丽榆林的真挚感情。现场观众的喝彩声则是对两人演唱的共鸣。

  “这首歌我们平时也经常唱,给这么多人唱却是第一次,刚开始唱还紧张,唱着唱着就不紧张了,唱得清楚,观众听得明白就好,感情都藏在这一句句歌词里了。”谢翠莲笑着说。

  男扮女装话穷富 笑过悟出真道理

  “政策虽好,孩子不上进”的老姐姐因为借钱,想到了多年未见面的老妹妹。而丈夫和儿子创业致富,老妹妹的日子过得滋润多彩。

  两人碰面就寒暄,老妹妹年轻依旧,而老姐姐满头斑白、皱纹一脸。老姐姐提出要借钱,老妹妹故意刁难,随后却表示愿意借一万元,这让准备借一千元的老姐姐吓软了腿。因担忧还不上钱,老姐姐拒绝了。老妹妹却表示,“ 这一万是让老姐姐的孩子去做点正事,走上正路。至于钱,早有早还,晚有晚还。”当老姐姐询问老妹妹家如何致富时,老妹妹笑称“靠两只手”。

  同样有两只手,老姐姐的四个儿子穷困潦倒,老妹妹一个儿子却发家致富。老妹妹家“起早贪黑地忙碌,承包土地盖大棚,辛苦换来好日子”。而老姐姐的儿子“好吃懒动怕受罪,赌博喝酒输光钱。”听明白原委,老姐姐表示回去一定要让儿子向老妹妹的儿子学习,早日还清欠债。这是小品《借钱》讲述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男扮女装的“老姐姐”出场即惹来笑声,随着故事的推进,观众在笑声中却悟出了“穷与富”之差的根本原因。

  “老姐姐”马维和“老妹妹”张斌搭档虽只有一年,但《借钱》已演过很多次。“ 最初演得效果一般,我们通过揣摩才有了今天这样成熟的演出。给广大群众演这类小品是寓教于乐,必须在笑声中传递出小品的深刻内涵。”

  一个纯来一个杂 相亲对象巧相逢

  打了40年光棍的绥德汉辽辽和年龄相仿的米脂婆姨巧巧偶遇在榆林车站,等车间隙,俩人聊了起来,一出口便妙语连珠。作为品牌男人的代表,绥德汉辽辽光棍多年,遭到巧巧的嘲笑,而辽辽却自嘲“寂寞空虚多年,实在是因为没有一个米脂婆姨来敲开我的心。”在谈及家乡时,二人喊出“凤英是我们老乡”“ 貂蝉还是我们亲戚”“ 吕布还是我们村的了”等话比高低,笑翻了全场。

  细心的辽辽看出从出场就吃着饼子的巧巧有些口渴,便翻出身后的大包,递上大暖瓶让巧巧喝水,这一举动吓到了巧巧,也吓到了现场的观众,“ 我只喝纯净水、纯牛奶,我可纯了。”巧巧拒绝了辽辽的大暖瓶,而辽辽的一句“我爱吃大烩菜、羊杂碎,我可杂了。咱俩正般配。”观众群中立马炸开了花,笑声不断,直呼编剧“有才”,演员演得好。

  小品的结尾遂了观众的心愿,原来巧巧正是辽辽家人给介绍的从未谋面的相亲对象,这让一见巧巧就称赞“这么俊个婆姨”的辽辽满心欢喜,一句“辽辽还套不住你个巧巧”道出了心声。

  场面火热 有奖问答变举手比赛

  作为必不可少的环节,有奖问答在25日的福安社区活动中异常火热,上至70多岁的老人,下至十几岁的小学生,个个踊跃举手,对答如流。连主持人都称赞福安社区的居民有才。部分居民笑称,虽没拿到奖,却实实在在学到了知识。

  主持人刚读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层面包括哪些”的问题,还未说选项时,73岁的李大爷已举起了手,上台就流畅地说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而随后关于礼仪方面的问答,观众更是进入了抢答模式,比起了谁举手举得快。

  在整个有奖问答环节中,主持人的六个问题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 礼仪”等方面来提问,所有上台的居民都回答得很正确。也有部分举手却未能上台的居民在台下懊悔手举得慢了点。

  “这些问题中,有些我知道,有些我不知道,但通过今天这个环节,我学习到了。希望以后社区多多举行此类活动,让不懂的人都懂。”居民马强说道。

本版稿件由记者刘美采写

  82岁老人义务扫街30年 带动邻居维持巷道清洁

  邻里相处秉持“吃亏是福”

82岁的马玉梅与邻里和睦相处,是大家口中称赞的“好老婆儿”。

  马玉梅今年82岁了,是福安社区天宝巷的老住户,也是天宝巷居民交口称赞的“好老婆儿”。在天宝巷居住了30多年,马玉梅就扫了近30年的巷道。“这两年,有环卫工清扫巷道了,加上大妈心脏不好,也就不扫了。”社区组长这样说。

  马玉梅的家在天宝巷12排,一路走过去,巷道干净得看不到一片废纸。

  “早年间这里可不是这个样子啊。”在马玉梅的家中,老人打开了话匣,“ 早年间,天宝巷的卫生环境是非常差的,没有下水道,没有公厕,什么都往巷道里扔,垃圾堆得久了就跟个山包包一样,夏天臭,到了冬天泔水倒一地,都结冰了。说得不好听些,有时候下脚都困难。”爱干净的马玉梅看到这一切坐不住了。“ 垃圾堆是我跟一个邻居推着三轮车一趟趟拉走倒掉的,泔水结了冰,我就用铁锹敲烂清扫掉。”

  一开始,家人很不理解马玉梅的行为,也曾阻止过。但马玉梅却在坚持,不仅倒垃圾,还开始每天早晨扫起了巷道。“ 我跟家里人说,大家都不扫,这巷子越来越脏,住起来也不舒服,扫干净了,人出行心情也好。我这么做,就是想给邻里邻家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还顺便锻炼了身体。”

  最终,家人不再阻拦,有时间还帮马玉梅一起清扫。只是谁也没想到,马玉梅一扫就是三十年。而在这些年中,邻里邻家在她的带动下,都开始清扫起了门前的巷道。天宝巷变得干净了。

  而在其他与邻里相处的问题上,马玉梅一直叮嘱儿子“以和为贵,吃亏是福。”马玉梅回忆称,有一年,巷子里通下水道,有家邻家不愿出修理费,儿子要找邻居要钱,马玉梅自己掏了钱垫付了,还让儿子不要再提。这种亏,马玉梅没少吃。

  两年前,马玉梅查出患有心脏病和高血压,身体不适让她无法继续清扫巷道。加之巷道有了环卫工人,马玉梅放了心。除了早晚出去跟大家扭会儿秧歌锻炼外,更多的时候是呆在家里拨弄花草。2013年,马玉梅被评为青山路办事处年度“青山好人”。

  “如今,公厕有了,下水道通了,垃圾箱有了,天天有专人扫,巷道都干净过我家里了。邻里之间相处融洽,那些年都值了。”马玉梅笑着说。

  记者刘继远

  居民互帮互助就是大家想要的生活

  老党员帮社区办琐事从无怨言

  本报讯(见习记者雷丰)福安社区有位74岁的老党员李成富,多少年来奉献邻里从无怨言,努力搞好邻里守望工作,受到了大家的一致称赞。

  “老李是个好人啊,心肠好,对邻里热心,谁家有个困难事,哪家有些小纠纷,老李都热心地去帮助解决。”居民王阿姨说。一直以来,福安社区遇到大雨天气就污水横流,臭气冲天,居民就用沙袋堵住巷口和大门。2007年,在青山路办事处的领导下,政府和居民集资硬化巷道,解决了污水横流的问题。在这件事上,老李和居民刘宝仓组织、说服居民,完成收费工作,统一将巷道铺设好,解决了居民一直以来的烦恼事。

  2010年,九户居民想安装天然气,老李和居民周老师花费2个多月的时间向天然气公司申请,并进行了测量、打孔、接管等,直至接上天然气,每户居民只花费了40多元钱。在我市创国卫期间,老李和小组组长又展开了劝说工作,将巷道里的旱厕全部改为水厕。居民白万强生活自理能力差,是邻居黄建忠夫妻帮忙打扫卫生和洗衣服。

  “社区里不只我个人,段云峰、郭余娥、高静等人也帮助居民清理院落,搞环境卫生。”老李说:“ 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只有邻里和睦,才能营造美好的社区生活氛围。”办事处、社区的工作人员能为民办事,社区里居民能互帮互助,老李认为,这就是居民想要的生活。

  刘凤兰爱红火自费办秧歌队

自掏腰包买设备办秧歌队的刘凤兰。

  福安社区有个人尽皆知的“中老年秧歌队”, 比秧歌队更出名的是刘凤兰。63岁的她是秧歌队创办人,是队员竖大拇指的刘队长。

  “音响、鼓乐器材、队员衣服等都是刘凤兰买的,每次有活动,忙前忙后的都是她。秧歌队是今年成立的。在这之前,福安社区的居民都在刘凤兰的带领下早晚跳健身舞。“ 我爱红火,也爱锻炼,刚开始大家锻炼连音响都没有,我就让老伴买了,花几百元大家就能一起跳了。”刘凤兰说,其实对于她家来说,几百元买音响绝对是件奢侈事。

  十几年前,住绥德的刘凤兰和老伴应儿女要求搬到榆林,住进福安社区。“ 我当了十来年民请教师,后来务农,老伴也没工作。” 刘凤兰说。无固定收入的老俩口却拿出几百元买了台音响。此后刘凤兰每天拉音响进进出出。“ 几年来我几乎没误过,有特殊情况就提前把音响交给他人,或让老伴送过去。”一起跳舞的居民总能看到刘凤兰的笑脸。

  今年初,刘凤兰见扭秧歌的人越来越多,便自掏腰包买了设备,组建了这支社区秧歌队。“ 我俩都爱热闹,秧歌队成立后,义务给社区居民演出。我把老伴也拉了进来敲锣打鼓都行,锻炼身体也为快乐。你看我,锻炼这几年来,感冒都很少得。”

  记者刘继远

  进社区策划更加贴近市民

  本报讯(见习记者雷丰)“你们报纸最近办的进社区活动非常好,让报纸更加贴近生活,居民爱看,看一看别的社区,再对比一下我们的社区,学习人家的长处,改正我们的问题,是好事。” 福安社区的高女士这样说。

  而72岁的退休干部冯大爷也表示,社区版内容好,信息丰富,家长里短、大小难题、好人好事都有,这些报道很实在。“ 进社区的活动,让社区居民懂得了邻里之间守望互助的重要,从生活氛围上来讲,也让人觉得舒心。”冯大爷说,“ 这样也显得报纸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基层市民。”


编辑:秦人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推荐信息
到西安关中驾校 考驾照  三秦游网站指定单位,网上报名优惠200元!
陕西户县龙窝酒!
秦绿辣椒 我的辣味!
 
最新信息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