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资讯>>正文

父亲的故事

2014-10-12 9:30:00  来源: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  进入论坛

父亲是1934年参加革命的老红军。先加入谢子长领导的陕北红三团,后改编为刘志丹、宋任穷领导的红28军。1936年春随军东征。后回师陕北,转为地方游击队。1947年3月,国民党胡宗南部进犯延安,父亲所在的陕北游击队又改编为教二旅,在旅长罗元发的直接指挥下,奉命南下到延安东南的官庄、临镇、麻洞川一带阻击敌人,掩护党中央、毛主席安全撤离延安。

在十余年的革命战斗生涯中,父亲参加过大大小小无数次战斗、战役,经历过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多少次陷入绝境,多少次又险象环生、转危为安。这一段难忘的战斗经历,成了父亲一生最为引以自豪的往事,也成为父亲永远讲不完的动人故事,给后辈留下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从我记事起,每逢家中来人,或夜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的时候,父亲就会情不自禁地打开话匣子,滔滔不绝地讲起了他那不平凡的战斗经历。这些故事,父亲不知讲了多少遍,我也不知听了多少遍,父亲似乎永远讲不完,我仿佛永远听不够。尽管都是些重复的老话题,但对父亲和我来讲,好像没有一点厌烦和困顿之感!而且每次都能够引起彼此心灵的共鸣,精神的震颤!

父亲讲,打陕北横山县城时,因城墙坚固,壁垒森严,一时很难攻下。一批战士倒下去了,又一批战士冲了上去。巷道里、山坡上,尸体横七竖八,血流成河。就这,双方都寸步不让。经过先后三次我英勇红军猛冲强攻,敌人军心涣散,最后大部分起义投诚。横山县城终于获得了解放,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红军东征的时候,部队先是北上榆林,途经神木、府谷,扫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最后才乘木船渡过黄河,到达东岸的山西省兴县、临县一带,同国民党阎锡山部作战,以打开抗日救国的通道。那时,红军供给十分困难。面对装备精良、重兵把守、层层设防的国民党军队,要取胜,其战斗的惨烈程度是可想而知的。北上神府时,由于地势开阔,黄沙遍野,很难立足藏身,战斗一旦打响,战士必须眼疾手快,行动敏捷,先发制人,攻守灵活,方能取胜;如果动作迟缓,不能很好地利用地势,攻守不当,不但夺取不了胜利,而且还会吃了败仗,送了性命。子弹那可是不长眼,更不会认人,胜负生死就看你如何把握。最使他伤心的是,与他一起参战的战友们,由于行动迟缓、动作不协调、精力不集中,顷刻就倒在了地上,失去了生命。

我曾好奇地问父亲:“打仗怕吗?”父亲沉重地回答说:“要说不怕,那是假的,人的命只有一条,可一旦枪声响起,开了战,就什么也不怕了。事实上在激烈的战斗中,哪能顾得上考虑生死问题呢?只有一门心思狠狠地打击敌人。尤其是看到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早把生死置之度外,恨不得立即冲上前去,杀光敌人,替死去的战友报仇。”

父亲说,打仗凭得是机智勇敢,临危不惧。如果关键时刻乱了方寸,退缩不前,那后果将会不堪设想。一天晚上,他们所在的连队宿营在吕梁山区的一个小山村里,敌人兵分两路,一路从坡洼上爬上来,一路从脑畔山压下来。待哨兵发现后,敌人已将他们宿营的小山村包围得水泄不通。危急关头,父亲迅速提了冲锋枪,大喊一声:“跟我来”,率先冲出了窑洞,一边猛冲猛打,一边高声谎称:“一班向上,二班向下,三班压后,赶快收拾这些送上门来的蠢货!”听到喊声和枪声,敌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我军究竟有多少人马?更怕中了埋伏的圈套,便慌不择路地四散逃窜,一场危在旦夕的战事就这样化险为夷了。

在当年保卫延安阻击战中,英勇的教二旅全体将士,面对数倍于我军之敌的空中和地面协同作战、疯狂进攻,寸土不让,双方展开了异常惨烈的殊死搏斗,硬是坚守七天七夜,将敌人阻击在距离延安东南百余里之外的麻洞川、松树林一带,为党中央、毛主席顺利撤离延安、转战陕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父亲说,他们7天打了13仗。那时正值农历2月,天气乍暖还寒。为了驱寒和防止相互偷袭,每天夜晚,敌我双方坚守的山头阵地上都燃起了火堆。漫山遍野的篝火星星点点,相互辉映,时隐时现,若明若暗,蔚为壮观,一直要持续到天亮。敌人的“红脑”战机,像群鹰一样,遮天蔽日俯冲扫射,轮番轰炸,压得我军抬不起头来。在阻击战的最后紧要关头,父亲所在的营担负着坚守金盆湾沿线阵地的任务。敌人在飞机、大炮的助战下,气焰更加嚣张。眼看阵地就要被敌人冲破,营长命令父亲所带领的排上前阻击。作为独立排排长的父亲,坚决执行命令,立即集合起全排40余人,点名抽调了身强力壮、机智勇敢的10名战士,自己身挎红色执行带,带头就要冲上山坡。营长见状破口大骂:“300多敌人,你不拉上全排前去阻击,只抽调10个战士,这不是白白去送死吗?”一贯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父亲忽然像一头暴怒的雄狮,大声反驳道:“你有你的安排,我有我的打算。我全排虽然40多人,但老弱病残,枪支弹药严重不足,全部拉上去,非但取胜不了,反而还会连累全排,影响战士的士气,会造成更大的伤亡;而我等10人,个个身强力壮,机智勇猛,弹药充足,一人当十,进退自如,定会牵制敌人,为主力部队撤退赢得时间。”营长无可奈何,只好厉声训斥:“如果顶不住敌人,丢了阵地,提脑袋来见!”父亲没有回答,猛地转过身,高喊着:“弟兄们,跟我上!”随即带领10名战士冲上了山岗,投入到了激烈的战斗之中。穷凶极恶的敌人,先后冲锋了三次,都被父亲和战友们猛烈的火力压了下去。面对山上密集的火力,敌人十分纳闷,不知我军的真相,嚣张气焰顿时消减了一半。猛然间,他们望见身挎红色执行带的父亲,不由分说,集中全部火力,向我的父亲发泄而来。在这危急时刻,父亲命令10名战士匍匐在地,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寻找战机,更加猛烈地打击敌人。而他自己却利用一棵粗壮的杜梨树作掩体,隐藏在杜梨树躯干背后,一面指挥战斗,一面拾起旁边的手榴弹向敌群砸去。突然,敌人打上来的一枚炮弹击中杜梨树的躯干,从杜梨树上反弹回来的一块弹片,飞向了父亲的左臂。待战斗即将结束、接应父亲他们撤退的兄弟部队赶到后,父亲才带领10名战士撤离阵地。一名战友惊诧地说:“排长,你挂花了。”父亲这才俯首发现自己的棉衣棉裤被殷红的鲜血染红了。营长命令两名战士抬着父亲向延安李渠的拐峁中央医院转移。好不容易来到了拐峁中央医院,岂料,战事吃紧,拐峁中央医院也要转移。在这紧张的形势下,部队只好给父亲发了证明,让他退伍回家,慢慢养伤。为不连累部队,父亲怀揣退伍证明,忍着巨大的伤痛,独自一人从丰富川翻过山脊到达了青化砭,一直北上,再经过蟠龙、贯屯,最后来到延安县(今宝塔区)与子长县交界地带的郭家砭我三爷家,养伤3个月。后才辗转回到子长乡下老家。然而,受当时医疗条件的限制,留在父亲左臂中的那块弹片一直未能取出,伤口反复发炎化脓,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某一天才自行脱落。

十余年的从军生涯,无数次的战斗,使父亲对枪支的构造和性能十分熟悉。父亲经常讲,在漆黑的夜晚,他和战友们常常开展拆枪和装枪比赛,看谁的动作快,谁的技术娴熟。父亲闭着眼,将步枪的零件一件件卸下,又一件件装上。其熟练和快捷的程度、思维的敏捷和打仗机智勇敢以及枪法的精准,往往优于其他战士。因而在从军后的不长时间就当上了班长,后又担任了独立排排长。也许是当年锻炼的结果,父亲在80岁的时候,一天还能行走上百里山路。父亲说,枪这东西很有灵性,每逢打仗,它会以不同的方式给人报讯。尤其是使用多年的老枪,夜晚宿营挂在窑洞的墙壁上,一旦第二天有战事发生,往往半夜时分,枪就会发出“铮、铮、铮”的响声。有作战经验的战士就知道次日又将有一场恶仗要打,便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如今,我敬爱的老父亲已离开我们整整20年了。但是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依然历历在目,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他所讲述的那些动人的故事,永远镌刻在我的心坎上,回荡在我的耳畔旁,融入到我的血液中,永远激励着我发愤图强,为党尽忠,为民履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编辑:秦人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推荐信息
到西安关中驾校 考驾照  三秦游网站指定单位,网上报名优惠200元!
陕西户县龙窝酒!
秦绿辣椒 我的辣味!
 
最新信息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