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资讯>>正文

民歌之乡,大打文化牌(1)

2011-11-30 16:19:00  来源:陕西日报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更多

    陕南紫阳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民歌之乡”。紫阳民歌是陕南民间音乐文化的代表性歌种,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县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发力量,支撑县域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为“十一五”画完美句号和“十二五”的良好开局谱写了科学发展的壮丽篇章!
    五年来,紫阳实现了工作重点由传统农业向统筹城乡、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大转变,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2.6%;财政收入增速位于全省前列,成为安康一般预算收入过亿元的三个县之一。“敲起锣鼓唱起歌,驾起彩船走汉江。汉江好像画一张,两岸青山对青山,万绿丛中是新村,鱼儿画中游,人在画中忙,歌在画中唱啊。”茶香歌甜,欢乐开怀;山花开似锦,艺苑展奇葩,在秦巴紫阳这块热土上,勤劳刚毅的紫阳人民在劳动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浩瀚、璀璨的民间文化艺术,并用这种独特的文化艺术形态歌唱劳动,歌唱生活,歌唱美好的新时代!

                            一部电影“唱山歌”

    10月22日,展现紫阳文化美丽的实名制电影《郎在对门唱山歌》在美丽的山城举行首映式,为正在召开的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献上了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影片以原生态紫阳民歌为背景音乐,以紫阳民歌《郎在对门唱山歌》作为主题音乐贯穿全片始终,充分展现了陕南文化和陕南民歌的魅力。该片在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爵奖评选中一举夺得五项大奖。
    电影“唱山歌”,让紫阳地域文化成功地走上了国际影坛,开创了地域文化宣传实名制的新模式,使紫阳成为媒体文化娱乐的焦点,着实叫紫阳“火一把”。一部电影助推旅游业,商贾游客慕名而来,1月至10月,受《郎》剧牵引,40余万人次游客纷至沓来,实现旅游收入2.11亿元。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参加西洽会、龙舟节等活动,以歌扬紫阳,扩大了招商引资,“十一五”期间,该县共引进外资45亿元,其中绝大部分都投入到了工业建设项目;“十二五”,紫阳已规划工业招商引资重点项目18个,总投资160亿元,到2015年紫阳将实现工业总产值45亿元,年均递增32%,其中规模以上将实现工业总产值38亿元,年均递增35%。
    在紫阳这块土地上,有了先民劳动生活的足迹,便有了紫阳民歌的开端。正如民歌所唱:“立春唱到谷子黄,日月多长歌多长。”上世纪50年代,陕西省音协和音乐院校的专家、教授,在紫阳采风时发现这里的民歌醉人心田之后,紫阳民歌便开始飞出巴山,飘向四方。60年代,紫阳文艺工作者大规模搜集整理紫阳民歌,辑录传统民歌千余首,结束了紫阳民歌口头流传的历史。新民歌创作促进民歌创新发展,许多优秀新民歌被选入大典,仅《中国民间歌曲》就收集紫阳民歌61首;《中国民歌》第一辑收集紫阳民歌12首;《全国广播歌曲选》收录紫阳民歌7首。
    丰富多彩、动人心弦的紫阳民歌,能不能打造成独具紫阳特色的文化品牌,培育和发展和谐文化,对推进紫阳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突破发展增添动力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被县委、县政府写进党代会、人代会报告,并着手实施。积极实施保护工程,抽调专人,搜集整理传统民歌资料,编印了《紫阳民歌》资料集4本,收录民歌800余首,出版了《紫阳传统民歌精选38首》《紫阳优秀民歌200首》《紫阳民歌研究》,录制原声光碟,使民歌在覆没的边缘重新复活。艺苑添新趣,紫阳民歌剧正式列入地方新剧种的基础,并进入《中国戏曲艺术词典》和《中国戏曲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扎实推进。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底蕴丰厚,被各级人民政府公布列入名录的共26项。其中紫阳民歌被列为国家级名录,1人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4人被列为市级传承人。着眼未来,全面实施普及工程,发挥剧团和本土民歌手作用,多层次培训骨干人才100余人;组建民间艺术团,扩大业余演唱队伍,编印《民歌教材》,开展民歌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乡村活动,营造出“人人都会唱,处处歌声响”的大氛围;与时俱进,对民歌实施创新工程,运用传统民歌曲调和民歌音乐素材填词翻新,成功创作出一批新民歌;推进形式创新,改变传统民歌独唱、对唱的单一唱法,尝试运用合唱、重唱、无伴奏合唱、摇滚乐伴奏等多种形式,深受群众欢迎。
    紫阳民歌迷倒你。通过民歌唱民俗、专家推介民歌、歌手演唱民歌、影坛展显民歌、亮相茶叶节等各种活动,充分展示紫阳民歌的魅力。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影像
更多
 
本月热门
 
图文阅读
 
陕西景点
 
陕西美食
 
陕西特产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1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内网友交流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陕西省外网友咨询QQ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三秦游群⑥:146721821
三秦游群⑦:146722016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陕ICP备07501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