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资讯>>正文
三门峡水库给陕西带来什么?(1)
2011-11-21 10:16:00  来源:陕西日报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更多

    陕西对黄河的牺牲和奉献,以三门峡水库为最。
    潼关,曾经是古长安和关中抵御灾害、长治久安的宝地,而自从三门峡水库建成后,潼关古城不仅自身荡然无存,而且形成的“潼关高程”成为渭河频发灾害的源头。
    我国水利枢纽的兴建,始于1950年。当年,陕西省率先提出在黄河上建龙门水库,因种种原因未获实施。获得实施的,却是后来被证实设计有缺陷的三门峡水库。三门峡水库是黄河上兴建的第一座水库,是苏联专家提出的“高坝大库”,当时我国一些水利专家就指出工程的缺陷。清华大学水利专家黄万里的意见最有代表性,他提出:大坝建成后,潼关以上流域会被淤积,并不断向上游发展,届时不但不能发电,而且还要淹掉大片土地,“今日下游的洪水他年必将在上游出现”。
    按照苏联专家的设计,巨大的三门峡水库将淹没潼关古城、朝邑县城,而且将淹没渭河下游华阴、大荔、华县等县的沿河土地。在工程实施之前,这些预计淹没地区,进行了彻底的拆城移民。从1956年至1960年,潼关、华阴、大荔、华县等被划为三门峡库区的人民,为了支持三门峡水库的建设,在政府“迁一家、保千家”的号召下离开自己的土地,迁往遥远的宁夏中卫、贺兰等县或者省内的蒲城、大荔。
    然而,三门峡水电站建成后,很快就暴露了设计上的缺陷,并没有按照计划的最高水位蓄水,而且随后进行了改建。因此,三门峡水库的水位从未到达过潼关老城,更未到达黄河上游20公里处的蒲州、朝邑,也没有让华阴、大荔、华县的沿渭地区真正成为库区。但这些古城,和数以百计的关中平原的村落都已不复存在。在三门峡水库蓄水后的一年半后,“潼关高程”就已经形成。
    陕西省水利厅原总工程师孙平安说:前苏联没有泥沙河流,苏联专家并没有在泥沙河流建水库的经验,三门峡水库建成后仅一年半,问题就出现了。1961年下半年,担忧变成现实:15亿吨泥沙淤积在了从三门峡到潼关的河道里,三门峡库区被抬高,黄河潼关河道也被抬高。由于潼关是渭河入黄处,抬高的河道使汛期渭河流不进黄河,而且形成倒灌。这就是“潼关高程”的形成和危害。随着时间推移,泥沙不断淤积,渭河入黄口往上20公里的河床水位被不断抬高,渭河也成为“悬河”,成为极易成灾的一条河流。同时,关中平原的地下水无法排泄,田地出现盐碱化甚至沼泽化。
    今天的渭河,河床比三门峡水库建设前高出三到四米;五十多年间,渭河由地下河变为不断“长高”的地上河。三门峡建库前,渭河下游小水小灾,大水大灾,而且并不易发。三门峡建库后,大灾易发频发,成为小水大灾。
    由于设计缺陷,加上对渭河显而易见的危害,1969年召开了晋、陕、豫、鲁“四省会议”,决定对三门峡水利枢纽进行改建。改建后的三门峡水库,比设计水位低数十米,解决了洪水直逼渭南、西安的威胁。但是,渭河成为“悬河”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随后的许多年里,三门峡工程的运用方式虽几经调整,但对渭河造成的危害仍在继续。
    2003年秋,渭南遭遇罕见特大洪灾,华阴、华县、潼关县等沿渭5县市56万人受灾,12.9万人一时无家可归,直接经济损失23亿元。渭河下游5年一遇的小洪水,变成50年不遇的大洪灾。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影像
更多
 
本月热门
 
图文阅读
 
陕西景点
 
陕西美食
 
陕西特产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1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内网友交流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陕西省外网友咨询QQ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三秦游群⑥:146721821
三秦游群⑦:146722016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陕ICP备07501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