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资讯>>正文
大扁杏:榆阳山区农民致富的“金蛋蛋”
2011-11-14 9:30:00  来源:陕西日报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更多
    10月16日,榆林市榆阳区古塔镇黄家圪崂文化广场上人山人海,陕西榆阳首届杏树红叶文化节开幕式正在这里进行。地道的信天游,陕北秧歌,威风锣鼓等多姿多彩的文艺演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看,周围的乡亲们也来看这“红火热闹”。记者和乡亲们攀谈起来,“政府扶持我们种植大扁杏,尔格成了我们挣钱的‘金蛋蛋’,我种大扁杏的年收入够供我们小子上大学!”鱼河峁镇王家沟村的王锦春高兴地对记者说。
    榆阳区东南部山区是丘陵沟壑广布的黄土高原,由于干旱少雨,土壤瘠薄,当地农民广种薄收,靠天吃饭,人民群众的生活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因此,选择既有生态效益,又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树种,是改变这一地区生态环境、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最佳选择。在这样的背景下,从1995年开始,榆阳区政府组织当地农民开始发展大扁杏产业,截至1997年底,栽植面积近3万亩。从1998年起,榆阳区委、区政府作出了《关于建设10万亩杏产业基地的决定》,杏产业被确立为该区三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到2000年底,全区大扁杏保存面积10.2万亩。2011年,全区预测可产杏核260万斤,创产值近1500万元,杏产业成为南部山区群众致富的支柱产业。
    “我家有6亩大扁杏,我承包给别人种植、管理,一亩每年能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再加上我自己出外打工的收入,足够全家3口人的花销了,还能有些节余。”余兴庄乡闫家沟村村民贾有山向记者介绍,“政府对我们的帮助可大了,树苗、农药上都有补贴,在嫁接、打药上还派人来给指导了!”“尔格日子越过越好了,咱农民也有心情来看这‘红火热闹’了。”贾有山的妻子在一旁补充道。
    在开幕式现场的产品推介会上,记者见到了正在推销自己公司产品的榆阳区占军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占军,“我们公司就是响应区委、区政府的号召,积极参加农村退耕还林投资组建的。现在年收购大扁杏20多万斤,加工成品10万斤,年产值能达到300余万元。”
    “我们建成了1条北起古塔卧云山,南至桐条沟刘小沟总长100公里的示范带,建成了鱼河峁、余兴庄、古塔、刘千河、清泉等5个万亩乡镇,卧云山、白家沟、田园等8个丰产园,朱庄、沙焉、木瓜峁等20个样板村,杏产业基地建设初见成效。”榆阳区林业工作站副站长王玉宝向记者介绍。
    “王锦春就是我们重点扶持的100户科技示范户之一,他种了近15亩大扁杏,光这一项,年收入就在2万元以上。”榆阳区林业工作站站长王怀彪告诉记者,“自从1999年开始,区上结合退耕还林发展规划,大力扶持南部山区农民种植杏树,开展杏产业基地建设。每年我们都及时组织技术人员180多名,深入到杏产业建设乡镇村,适时进行杏园整形修剪、早期防虫、冻害预防和浇水、锄草及压青压肥等抚育管护进行指导,在10个乡镇和国有鱼河林场建设杏园配套水利浇灌设施31处,使杏园抵御干旱、霜冻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
    据了解,榆阳区还成立了科技攻关领导小组,与榆林市林科所密切合作,对病虫害防治、冻害防治和丰产栽培等技术难点进行研究。每年都要进行3次化学防虫,选用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对10.2万亩大扁杏进行综合防治,防治率达到100%,保证了杏园丰产。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山外找市场’的产业化发展思路,加大对现有10.2万亩杏产业基地的集约经营管理力度,调动广大杏农和杏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杏产业基地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进一步促进南部山区农民增收,当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王怀彪坚定地说。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影像
更多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1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内网友交流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陕西省外网友咨询QQ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三秦游群⑥:146721821
三秦游群⑦:146722016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陕ICP备07501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