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纪念>>正文
秦直道:一条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的军事通道(1)
2011-11-13 3:10:00  来源:西安晚报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更多


子午岭主脊七里店道路。

子午岭主脊五里墩。
□文/图 徐君峰

  秦始皇之所以选择子午岭山脊上的路线修建直道,战略上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蒙恬所取匈奴黄河以南之地,北起阴山黄河以南,南至朝那、肤施之间的秦昭王所修的长城,东西两侧都达到了黄河。将农耕区域扩展到了阴山脚下,汉代人觉得其新兴农业堪比关中故称之为新秦中,尽管地域上稍有出入,但新秦中仍是河南地的同义语。横峙于河南地界的子午岭是桥山山脉的支脉,北起陕西省的吴起和志丹两县,南至铜川、淳化、旬邑诸市县,东有甘泉、富县、黄陵、宜君诸县的西半部,西有甘肃省的华池、庆阳、合水、正宁诸县的一部分。子午岭可分为南北两段约800里,以甘肃省华池县东华池附近为分界线。子午岭主脉在甘肃省华池县境内相继改称老爷岭、黑老虎岭。继续趋向西北,到定边县张崾岘有一段又称钻天岭。除此以外,都是以梁相称。子午岭的名称尽管不再使用,但主脉依然存在,仍是洛河和泾河的分水岭,直到定边县南境,始到平地。秦直道之所以选择在子午岭上,正是出于如下的军事考量:

  一是位于子午岭南端的甘泉山是控制着出入关中北部的门户。秦直道文献记载北端为九原,但南端则有甘泉和云阳两种说法,如《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述为“道九原,抵云阳”。而在《史记·六国年表》中则记述为“道九原,通甘泉”。据古文献《三辅黄图》载:“武帝作迎风馆于甘泉山,后加露寒、储胥二馆,皆在云阳”,因此可以确定甘泉山应在云阳县境。云阳故城遗址在今陕西省淳化县梁武帝村附近,已被开发成农林用地。云阳县后世一再辗转改置,最后连县名都移到今陕西省泾阳县云阳镇,元代至元初废。云阳距秦都咸阳不远,战国时,起着屏蔽咸阳的作用。秦始皇经常住在山上的林光宫,一是因山高气爽可以避暑,更重要的是兼有坐镇关口的政治意义。据《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记载:“大王之国,四塞以为固,北有甘泉、谷口,南带泾、渭,左陇蜀,右关坂,奋击百万,战车千乘,利则出攻,不利则入守,此王者之地也”。从此段论述中可以看出,范睢认为甘泉山为出入关中北部的门户。子午岭地形较平坦,适宜于开辟成南北通道,作为控制这条南北通道的关键地点,甘泉山自然成为关中要隘的地理因素。

  二是交通的修筑对维护天下的“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河南地为新征匈奴之地,秦在这一地区设置了几十个县城,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为三十四县,而在《史记·匈奴列传》中又记载为四十四县。由内地迁徙人民到这些新县从事种植。对交通系统的有效控制以及畅通,关系着政局能否稳定的大事。秦始皇没有利用已有的延川道,而是绕向西北从甘泉山循子午岭修直道,至兴隆关后道路走向已明显趋向西北,1980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编制的百分之一O·N·C(Operational Navigation Chart)片上,显示出陕甘两省交界的子午岭山脊上确有古道路存在。从地理形势上判断,秦直道不可能忽然回转向东。因为,东边延川道一直发挥着通衢大道的功能,为何不从云阳或咸阳沿川道东北行,利用现成的延川道,而非要绕道西北在子午岭上重新开辟道路,让出征大军上子午岭再下子午岭重回延川道,岂不违背常理。其实,秦直道之所以一直沿着子午岭主脉前行,不仅为减少河流沟壑等地形上的限制,更重要的是秦直道作为一条纵切线,将新秦中分成大致相等的东西两部,可以使官吏和军队以最短的时间达到新秦中的各个部位,从而使行政权力能得到有效行使。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影像
更多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1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内网友交流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陕西省外网友咨询QQ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三秦游群⑥:146721821
三秦游群⑦:146722016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陕ICP备07501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