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宝鸡擀面皮 岐山擀面皮 陕西凉皮 凉皮方便包 5包包邮 原价9.9 现价5.9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各地民俗>>正文

图说民俗——云南少数民族服饰:古朴与浪漫同在(多图)

2008-1-4 9:00:00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一、云南少数民族服饰材料的古朴美

  云南是一个拥有26个少数民族、上百种支系的“民族王国”,其少数民族服饰反映出各民族同胞独特的审美观。他们制作衣服的材料基本上包括两大类:其一为植物类,如草叶、树皮及棉麻织品;其二为动物类,如兽皮、毛纺织品和蚕丝制品。

相关>>>云南曲靖庆演出“服装”:展现民俗风情(多图)


阿昌族

  在云南,古有“桐华布”,今有“火草衣”,“树叶为衣”是云南各民族的服饰传统,可谓山野本色、妙趣无穷。在现实生活中,苦聪人除用葛藤制缠腰带外,还将芭蕉叶和椰树皮用细藤条或篾丝串起来,沿腰围一圈,系紧为衣,男女皆然。西双版纳傣族则用箭毒树皮制作衣服。勐腊县的克木人直到现在还用枸树皮制作衣服。他们从枸树干上剥取一米多长的树皮,在水里浸泡二十天左右,取出用木棒捶打,洗去汁液和灰黑色外皮;晒干后再搓压,使其纤维柔软,再用砍刀在边缘剜割成适合身体用的形式;最后在上方穿上系带,以系带打结裹身为衣。哈尼族用棕树皮制作的衣服比较成形和完整。棕树皮衣分上衣、裤子,上衣是立领、斜襟、钉纽扣,按棕树皮纤维的顺序,向下做衣袖和衣摆,缝合也用棕树丝。这是树叶衣发展的最高阶段。

  兽皮衣是与树叶衣、草编衣一样古老而方便的服饰。我国自古就有“衣其羽衣”的文献记载。到了唐代,南诏国内“俗无丝棉,披波罗皮(虎皮)”。又说,“土多牛羊,无布帛,男女悉披牛羊皮”(樊绵:《云南志》卷四)。“披牛羊皮”,一直延续至今,无论是彝族普遍穿的羊皮褂,还是纳西族女子的“披背”(七星披肩),都反映出兽皮衣的传统。

  云南南部农业民族善于种植棉、麻和饲养桑蚕,衣饰多以自织的棉布、麻布或丝绵材料制成。北部民族以动物类材料为主要服装材料。云南高原地区一些地方的游牧、渔猎民族即属于这一类型,服饰多用鱼皮、兽皮或牲畜的皮毛制成。他们善于毛纺织,藏、彝等族多用自制的羊毛细布制作氆氇或毛毯、外套、衣裙、礼帽、靴鞋等。而在非高原地区,纺织则是各民族传统的手工艺,壮、苗、侗、傣、瑶族等农业民族均擅长纺织棉布、麻布,织锦技术也十分高超。
  
  二、云南少数民族服装图案的古朴美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图案丰富,意义深远。所谓“一身穿戴,多种信息”,便是对其服饰的“写真”。云南是一个“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也是一个“宗教之邦”,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云南很多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于是他们便将宗教文化、图腾文化运用到服饰图案中,如纳西族的东巴教服饰、瑶族的道教服饰、回族的伊斯兰教服饰等。回族男子头上白色或黑色的小圆帽,就是做礼拜时戴的“经帽”。受伊斯兰教影响,回族的服装较质朴,教规反对个人崇拜,所有的衣饰上均不准有人物图案出现。藏族多信奉佛教,服饰图案大多是抽象的几何图形,圆中有方、曲中有直,表现了佛教“圆通”、“圆觉”的精神。此外,纳西族的“七星披肩”是青蛙图腾崇拜;彝族服饰上的绣虎斑纹是老虎崇拜;苗族崇拜牛,便将头饰打扮成“牛角形”;傣族崇拜大象,则在织锦上织出大象图案;不少民族妇女的衣服饰件上绣有蝴蝶、蜜蜂、马樱花等图案,也都是远古图腾的对象。

  云南少数民族特别珍惜热爱他们的生活环境,大量服饰图案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景颇族妇女的筒裙多用羊毛线织成,通常为黑底,也有红底,上面用红、绿、黄、蓝、紫色毛线编织出瓜果种子、草木花朵、飞禽脚印等精致图案;西双版纳的傣族衣襟上的竹子,形象纤柔;河口瑶族衣尾上的大树,造型高大挺拔;滇东北的彝族、汉族妇女的裤管、围腰、鞋带上则绣满了蝴蝶、蜜蜂、谷雀、梅花、牡丹、佛手。云南少数民族独特的服饰图案,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他们远离城市的喧嚣,用独特古朴的方式将服饰、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三、云南少数民族服饰造型的古朴美

  贯头衣是当今日本人寻根的依据之一。据《倭族之源》一书中的材料,贯头衣在日本古代和近现代都较流行。因为它的制作和穿戴方法都比较简单,基本上是不缝纫或极少缝纫,只是在一块布的中央剪裁一个方形或菱形的洞,将头从洞中贯入,这块布就披搭在身体的前后,因之称“贯头衣”。它是人类纺织产生后最初的服饰形式,这种服饰与我国商周时期的服饰风格大体一致。现在佤、哈尼、德昂、景颇、布朗等族妇女服饰,基本上都属贯头衣类型。其中,以文山彝族“龙婆”和寻甸彝族妇女的贯头衣最有特色。

  四、云南少数民族服饰工艺的古朴美

  刺绣是民族服饰装饰手段中不可缺少的。云南少数民族服饰尤其重视刺绣。刺绣的方法很多,有辫绣、绞绣、锁绣、堆绣、皱绣、镶绣、锡绣、盘绣、镂空绣、十字绣、雕花绣、数纱绣、打籽绣、马尾绣等。云南民族服饰很少有不挑花刺绣的,无论是衣襟、袖口或是胸肩裤脚,都有精美的图案装饰,特别是一些特殊部位的装饰物,如围腰、头巾、腰带、绑腿、挎包、荷包等。刺绣是少数民族妇女的艺术劳动,融进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爱情的祝愿等感情,在织与绣的过程中揉进了女性的古朴、温柔与贤淑。

  蜡染、扎染也是比较典型的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的装饰手法。擅长于蜡染的民族有苗、侗、水、布依族等,其中苗族蜡染工艺技高一筹,丹寨苗族便以蜡染织物为主要服饰材料;大理则是扎染的故乡,扎染织物不仅用来做衣服还用来制作窗帘、桌布和被单等,用途非常广泛。蜡染和扎染的工艺原理相似,都是设法屏蔽部分织物使其不能上色,与上色部分相结合来构图,形成一些朴实的图案。这种古老的艺术对现代染色也很有启发,用激光形成化纤织物的隐色花纹就是这样的道理。
  
  五、云南少数民族服饰寓意的古朴美

  大理白族妇女服饰的结构、色彩、线条具有鲜明的特色:浓艳得庄重,映衬得调和,醒目不失大方,明快不失韵律。这一风格生动地体现了大理风光对白族人民审美观潜移默化的陶冶,苍山白雪、洱海碧波、风花雪月、古城遗风,白族女子的头巾集大理风光的“风”、“花”、“雪”、“月”于一体,粗犷与秀美并存,古朴与浪漫同在。

  丽江女性的“七星”披肩是纳西族最典型的服饰。纳西男子崇尚“琴、棋、书、画、烟、酒、茶”七件雅致之事,而田间劳作则为妇女分内之事。纳西族女性任劳任怨,“七星披肩”取意于“披星戴月”,寓意女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勤劳品质。现在纳西族还流传一句谚语:“娶个纳西婆,万事不用愁。”可见妇女在纳西族中的位置。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各地各民族的物产不同,其服饰必然受到制约、影响。云南少数民族多生活在青山绿水之间,他们的审美心理与周围环境紧密相连,“哪里有竹要苗茵,哪里就有傣族人家”。傣家少女的粉红服饰就是这万绿丛中的“一点红”,反映了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审美观。

[PageMark]

  傣族是一个性格温柔善良、重和睦、轻纷争的民族。他们最爱孔雀,把它称为“吉祥鸟”,因为“哪里有孔雀,哪里就是安宁的地方”。于是,傣家人把孔雀作为自己民族性格的象征,作为自己民族的审美对象,把孔雀的形态、动作编成舞蹈,衣着服饰上点缀孔雀的图案。这充分体现了傣族人民渴望和平、自由、安宁的古朴情愫。

相关>>>云南景颇族婚俗:花草树叶作情书 新郎家门口栽香蕉树(组图)


布朗族
 

布依族

[PageMark]


藏族


傣族

[PageMark]


德昂族


独龙族

[PageMark]


哈尼族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3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