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概况介绍>>正文

商南县乐于公益

2012-5-27 21:02:11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游遍西安,出行必备!《2012陕西年票》加《忒色西安》共计:105元 【点这里淘宝购买
    商南山坡地多,农民居住星散,人手短缺,耕作艰难。每年桐子开花时节,要不误农时,播种大茬包谷。当地风俗,一道沟的乡亲,都要携带工具前来相工,主人家备以山酒、腊肉、豆腐、油馍盛情款待。上山干活时,另有三五人,敲锣打鼓,站立挖地人面前,鼓噪而歌。这种连敲带唱的劳动形式,叫“响大工”。
    开始干活时,先敲一阵锣鼓,主人问众亲行拱手礼。唱歌人开始唱道:“百万雄兵,千员上将,一齐动手,站满山岗。一籽下地,万石归仓。主东拱手,摆开战场。”一歌唱罢,大家齐声吆喝,奋力向前挖去。此时主人告退,回家张罗饭菜。唱歌人开始了长篇叙事歌唱。通常先唱《山伯访友调》:“锣鼓颤筛筛,闲言都丢开,听唱一本祝英台,山伯访友来。”唱歌人是劳动织组者,又是劳动情绪的鼓动者。一部分人挖得快,挖得好,就唱歌表扬:“个个都是杨家将,一个更比一个强。东边挖过西边岭,西边挖过东边岗。”一部分人挖得慢,赶不上来,“掉布袋”。锣鼓和唱歌人就专到这些人面前,紧敲猛唱:“要学常山赵子龙,不学阿斗窝囊虫。人人都笑周公瑾,赔了夫人又折兵。”
    “响大工”的耕作时间,多为一户一天,个别土地多者,也干两天。到得晚上,主人家将早已准备的酒菜端出犒劳乡亲。这种招待叫“敬神福”。神赐给的口福,极为隆重,唱歌人位居首席。山乡春天,新鲜菜少,菜肴多以猪肉、豆腐为主。酒是自家粮烧的柿子酒、山果酒,度数不高,但大碗斟饮,猜拳行令打通关闹酒,直闹到夜阑更深方休。
    “响大工”在古时叫“畲田”,1949年后称“唐将班子”。它是山区人民一种互力耕田的传统。农业合作化后,耕作方式改变,此习也随之消失。1981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以后,“响大工”之俗在深山农户中又逐渐兴起。
    商南人注重邻里情谊关系。有“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之说。一家有事,全村扶持。某家需盖屋修房,你送一根檩条,我送几根椽子,还有送菜、送肉、送豆腐和送酒、送烟或人民币等。修房时,互相帮工,使之及早建成。每年夏秋两忙,有劳之家,会放下自己的活计,先给无劳或少劳之家收割播种,且分文不取。某家孩子参军、升学将行时,全村人和主要亲友都赶来为之祝贺饯行。携带的礼物,多为自产的花生、板栗、核桃、柿饼等土特产,集之于门前,千嘱万咐,使之安心学习或服役,为家乡争光云云。
    商南人礼节繁缛,贺婚祝寿,吊死问疾,给小孩过岁送礼,春节之时请年客等等,你来我往,川流不息。一方面体现出邻里间和睦相处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为了联络感情。以求他日有事也得到帮助。但过多的请客送礼,大操大办,会耗费相当一部分资财,耽误工夫,酿成了铺张浮华的不良风气,正如古人说:“千金之家,三遭婚娶而空,百金之家,十遭宴宾而亡。”
    商南人热心公益事业。每年冬天,农历10月1日过后,丹江两岸村民,都自觉地搭起无数座木桥,便于行人来往。其他河流中,也放置、支稳好许多列石,不留姓名,不要分文。还留传有“快过列石慢过桥”的谚语。在平时对村中的五保户,也多关怀体贴。为鳏寡老人砍柴担水,洗浆补连,修补房屋,逢年过节,做出好饭,亲自送去,或接入家中,共度佳节。有病者,又为之请医买药,精心照料,待之如自己家人。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2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