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民俗风情>>正文

商南县行路出行习俗

2012-5-27 21:01:35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游遍西安,出行必备!《2012陕西年票》加《忒色西安》共计:105元 【点这里淘宝购买
    商南县山路崎岖。1949年前,人们行路,几乎全靠脚板,一个健康男子,脚穿草鞋,翻山越涧,每天可行100~150华里。担挑子运输生漆、桐油以及火纸等土产、上西安,下南阳,到荆紫关,担120多斤重,每日可行70华里。50年代,干部下乡,身背雨伞,凭双脚步行。
    兜子为2人抬、1人坐的简易交通工具、用两棍较长的木杆,中间放一小圈椅,脚下又备一软蹬,每日可行60余里,乘坐的人,多为结婚的新娘、送亲的女眷、医生、老人、国民党时期的县长、镇长、以及有钱的乡绅。
    沿丹江两岸,水运畅通,人们贩货、外出,均坐木船。
    1936年,境内长坪公路修成,汽车始通,但路坏车破,行人叫苦,于是编歌道:“一去二三里,抛锚四五回,修车六七次,八九十人推。”1950年至今,交通事业大力发展,36个乡、镇都通有汽车,西界公路为柏油公路。人们行路运输主要靠架子车、自行车、汽车、小四轮、摩托车等交通工具,结束了肩担背驮、长途跋涉行路难的岁月。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2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