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民俗风情>>正文

白河县方言变化

2012-5-27 15:10:00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游遍西安,出行必备!《2012陕西年票》加《忒色西安》共计:105元 【点这里淘宝购买
    在明末清初时,县南一隅茅坪话与湖北英山县一带方言极相似。西营话区近二百年来受旬阳方言影响,带上了旬阳话尾子。松树话区大约是土著方言。城关话区更与郧西、郧县相近。解放后,有明显的两种趋向:一是有些方言词语使用频率逐渐变小,趋向消失,一是在向普通话靠拢。
    一、一部分从古汉语中保留下的字词和半殖民地时代的词语,使用范围正在缩小,甚至不用了。
    本世纪60年代前,白河人口头常说的“坑人”(kēn rén)、“泡皮”(páo pi—灯笼)、“胤种”(yìn zhōng)、“酽茶”(niàn chá)、胡唚(hù qìn)、水(yìn shūi)、偏厦、“髽角”、“时辰”、“粟谷”、“相公”、“富胎”、“抻”、“乃带”、“洋火”、“洋油”、“洋碱”、“脚踏车”、“奶妈”、“眼气”、“臭腻”、“翘皮儿”、“葛孽”、相应(xiǎng yin便宜的意思)、“朝阳花”等词语近二三十年中明显的少用或不使用了。
    二、白河方言中许多词语正在向普通话靠拢、过渡。如
    过去说 现在说
    干饭 米饭
    黍 高粱
    番茄、洋辣子 西红柿
    学堂 学校
    馆子 食堂
    客栈 旅社
    茅厕(si) 厕所
    薪水 工资
    路费、盘缠钱 差旅费
    堂倌 服务员(专指食堂的)
    开车的 司机
    剃头的、剃头匠 理发的
    先生 教师
    佣人、丫头、丫环 保姆
    家眷 家属
    泥水匠 建筑工人
    大脚班、脚子、听差的 搬运工人
    邮差 邮递员
    郎中、先生 医生
    发火气 发炎
    痨病 肺结核
    黄肿病 肝炎
    臭胎子 狐臭
    洋灰 水泥
    快枪 步枪
    胰子、洋碱 肥皂
    塞黑 行贿
    钢精 铝
    洋气 时髦
    靸板儿鞋 托鞋
    白河方言趋向普通话,是与文化教育的普及、报刊发行、广播、电视、电影的普及和规范语言的使用、干部的交流、人们的外出(出差、旅游、升学、服役)等广泛的社会活动有极密切的关系。
    附:白河话常用的生癖字:
    (mīe)成两截 倒(chuā)皮 (zhōu)高点
    糊涂多(chǎ)一会儿 溻(ta)湿了 俩人佮(guó)得好
    脚踒(wǒ)了 泡膪(chuài)
    欻(chuà)雨 衠(zhǔn)糊涂儿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2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