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民俗风情>>正文

西乡县民间丧葬习俗

2012-5-26 18:26:58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游遍西安,出行必备!《2012陕西年票》加《忒色西安》共计:105元 【点这里淘宝购买
    
旧时,对丧葬极为重视,礼仪繁琐。老人死后,需移尸堂屋,然后给户族亲友报丧,孝子见熟人即叩头,并告知老人死亡时间,户族或娘屋人来时,孝子跪地迎接,听取对死者的安葬要求(一般都比较苛刻,如散普孝、老衣与棺木的高规格等),孝家解说求情,达成协议,让死者入棺,孝子成服(披麻戴孝),一般不出三天入土安葬,富家则要请僧道念经,做道场超度亡灵,甚至有停柩三年者。
    出丧时,由长子顶打烧纸盆、抱灵牌,次子打引路幡,拄哭丧棒,弯腰徐行,其他亲属在灵柩后,痛哭送丧。富家出灵时,有金山银山、童男童女、车伕轿马、灵坊等纸扎品,用人执擎随行,招摇过市,气派豪华。墓坑是预先挖好的,也有用砖砌成拱状,俗称“墓堂”。灵柩下圹时,由阴阳先生拨正方向,然后掩土。从死亡之日向后推算,每7日为一期,共7期49日,每期要到坟前烧一次纸,但忌讳“撞七”,如死在初一,第一个7天恰是初七,迷信谓之“撞头七”,便以为不祥。还有“撞煞”,生人应该回避,认为撞上是不利的,以后还有百日、周年,直至三周年才能除孝,在此期间,孝子要勒孝帕,不喜乐、不能坐上席,以表示哀悼。
    回民葬俗尚简,不殓装棺椁,家人将死者瞑目、合口,顺其手足。丧家三日内不生烟火,由亲友供以饮食。葬前洗濯遗体,以三丈余长的白布裹之装进“厦米”,妇女不送葬,由亲友抬送至坟地,采取坑穴埋葬法,头北足南,面西而卧,不陪葬什物,穴上复盖石板或木料,然后掩土起垄。此时,送葬亲友环跪墓地,阿訇诵“古兰经”,葬礼告成。
    解放后,民间丧仪较过去简化,不念经,不停柩,一般三日上山,但烧纸化钱,习俗仍在,不同的是以追悼会代替吊孝,以遗像代替牌位,以花圈挽联代替摆供。追悼会上,请有名望的人宣读悼词,会后出灵,送葬人佩戴小白花,孝子着孝服,葬后只在臂膀上戴黑纱布,表示追念。
    1990年5月,本县火葬场竣工,县人民政府发布通告,规定县城及交通便利的乡镇实行火葬,传统土葬旧习得到改革,是人们殡仪观念的转折点。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2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