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民俗风情>>正文

镇巴县民间饮食习俗

2012-5-20 20:58:18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游遍西安,出行必备!《2012陕西年票》加《忒色西安》共计:105元 【点这里淘宝购买
    一、主食
    镇巴向以包谷、大米、洋芋为主食。杂以红苕、豆麦。矮山川坝地区以大米为主,兼以洋芋或红苕;半山区多为包谷米(以石磨磨成的包谷)、大米参半,兼以洋芋、红苕或小豆。“高山洋芋半年粮”终年以包谷米兼洋芋、小豆、白云豆。秋粮登场之前,贫家干煮洋芋为食,俗称孔(音kǒng,意焖)洋芋;包谷成熟以嫩包谷磨浆用桐叶包成三角状蒸馍,称浆粑;或以稀浆作糊,煮以稠浆疙瘩称包谷汤粑、包谷面糊。少数高山区霜冻太早,包谷难以熟透,便将其嫩者磨浆,以木桶封装,备作冬食。冬春多两餐,夏秋皆三餐,不喜稀饭,谓稀不耐饿;不善作面食,以挂面为菜。
    二、菜肴
    镇巴城乡居民擅长晒各种干菜,腌盐菜,作各种酱辣子、红豆腐,以瓦坛封装,备随时之需。将洋芋切片汆水晒干,名曰洋芋荚;将各种鲜菜、香料、辣椒等置于坛中加盐掺水泡贮,四季可食,名曰水盐菜,又称酸盐菜、泡菜;豆浆连渣共煮,搭以少许鲜菜叶,名曰渣豆腐,戏称“母猪告状”;包谷加柴灰煮熟淘净磨浆蒸馍切片为菜,名曰碱水馍;春节前户户杀肥猪,谓之杀过年猪,将肉渍盐,挂于火上熏干贮放,供全年食,名曰腊肉;以肥肉作底,上瓤饺馅,经过炸、蒸、馏成菜,名曰瓤肘子,是为镇巴名菜;以米粉拌肉蒸,名曰鲊肉,多喜食炒、焖、炖、炸之品和咸辣之味。平常人家一般一菜一汤一碟(碟内盛红豆腐、酱辣子之类),有客则加荤菜;逢婚丧喜庆大事,乡村摆九大碗,五荤四素无炒菜,县城则兴三点水(十二个菜)、四溜子(十六个菜),有蒸、有炒,有凉盘。至80年代,城乡席面愈来愈丰,一般为十七八个菜,还有多达三十余道菜的,凉菜亦步入高山僻里。因物价高昂,人叹事(酒席)难过(办)。但在相互攀比风中又不得不为。
    三、饮酒
    成年男子好酒,少数妇女亦饮,少则二三两,多则半市斤以上,有的斤酒不醉,酒愈烈愈过瘾。
    俗云“无酒不成席”,客至,无肉可,无酒则憾。不论善饮与否,入席最少三杯,接着便猜拳行令,一醉方休。据清道光《秦疆治略》汉中府定远厅篇载:“家家皆有酿具,包谷成熟,竟麋于酒,谓酒糟复可饲猪,卖猪又可获利。于是日在醉乡,斗殴不法之事皆由此起。”据1990年统计资料载,全县白酒销量户均17.44公斤。
    四、饮茶
    镇巴成人好茶,且多喜酽茶。客至必茶,一人一杯烧水现泡。已泡之茶即使前客未尝一口,也不得用去招待第二位客人。如遇人多杯少,主人则泡一大杯浓茶抱歉地请大家“转到喝”。先喝者递杯给下一人时,要将茶水倒出少许,冲洗自己嘴唇接触过的杯沿。80年代后,香槟、果汁等各色冷饮虽行销城乡为部分人青睐,但却无法取代饮茶习俗。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2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