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陕西旅游年票一卡通介绍
《2012陕西旅游年票一卡通》包含98城市408家景区的强大阵容,一卡游遍全国。定价98元/张。 【点这里订购(支持邮寄)】【点这里淘宝购买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民俗风情>>正文

清涧县人生礼仪(3)

2012-5-14 17:24:26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更多


    对七八 旧时,新娘在夫家住满7日后,娘家接去住8日,双日返回夫家,撕破天窗1格,谓对七八。再回娘家无此定例,但3年内往返娘家都要参拜公婆和婶娘。
    丧葬
    旧时,不足12虚岁的孩童夭亡,穿着后谷草裹尸,抛在野外或垒于石岩,多不土葬。未婚青少年暂不入祖茔,单坟寄埋,后男聘女尸合穴,称为冥婚,女待聘。父母殁后,必须合葬;父早亡,母改嫁,年迈后协商请回,或死后动户抢尸,抢不回者,另聘女尸,或以银人(桃木人、面人)充代。父尸无下落,合葬时亦以假人代之。
    本县葬礼,原异常复杂,按隆重程度分为昼夜事、祭饭事和点主事3种,以前者为多,中者次之,均聘总管(总理)主持。昼夜事一昼夜即毕;祭饭另请先生(礼生)4人,司灵者2人;点主事,再加主官(多由有名望的文人充任)1人。祭饭、点主最少3天,还有5天者。建国后,尤其是60年代以来,葬礼趋简,一度不请阴阳,不看风水,不择日期。70年代,一些村庄建立公墓。由于思想政治工作松懈,80年代后期以来,葬事规模渐大,礼仪繁杂。
    备棺 老人年高,晚辈备料制棺,亦有临时置办者。商周有瓮棺,宋代有石棺,明清以来均为木棺。棺木用柏、槐、榆、柳等木材,以柏木(香木)为上,柳木为下,民间有“柳木片,大布衫”之说。棺材忌用死木及樗木,且“一坟不葬二木”。按用料块数等区分,有正八仙、左八仙、混八仙和四片瓦数种。古代,少数权贵棺椁俱有。建国前,极贫者无力置棺,门板代之,或裹席而葬。
    制衣 老人寿衣多于生前缝就。料多为蓝、紫、红等色绸缎。上衣3~5件,最多7件,一般为袍、袄(棉、夹)、褂、衫。寿鞋需女儿亲作。
    守伺 年老病危,亲友携礼探望,出阁之女返回侍奉。临终,净全身,穿寿衣,女梳头,男理发。同时地板置床,上铺谷草,将即终者头里脚外放置其上。如一时不死,剪烧纸笊篱,意取“早离”。儿孙皆守其旁,待停呼吸,谓之守伺(有的地方孙辈不守伺)。殁后被褥卷放墙头,后由女儿拆洗,连同生前衣物子女分用,谓“可”增福。
    含钱 孝子(男女晚辈)以棉浸酒,为死者净面。随后将系有红线的铜钱或戒指等置入齿外,谓之口含钱。此毕,脸用黄表纸或白纸遮盖。
    送终 捏小面饼10个、面棒2根,分别系于亡人左右手,谓入“鬼门关”时的打狗饼、打狗棒。孝子着孝服,女儿手执系镜之尺为前导,长子端水碗、举火把紧跟,其他随行,朝墓地方向嚎哭,百步之外,焚香烧纸,倒水扔火(把),止哭而归,称之送终或指明路。接着在大门口悬挂岁数纸,男左女右,1岁1张,另加数张,意有闰月。
    戴孝 子女、儿媳身带重孝(全孝),白衣、白帽、白鞋,耳坠棉球,腰系麻带,手持丧棍(上缠白纸条的哭丧棒)。其他孝子为半孝,白上衣、白帽、白鞋或仅戴白帽。曾孙戴花红孝帽(上缀一块红布)。旧俗子、媳服孝3年,女儿2年,侄子、侄女、侄媳1年,孙百日,其他人仪毕孝除。今平时戴孝者极少,偶有穿白鞋、配黑纱者。
    相日 成人死后即请阴阳推定入殓、破土、开吊、祭奠、埋葬时间,写出七纸单,规定七七四十九天内实行和禁忌事项。忌日不动亡人,禁绝哭声。
    报丧 老人亡故,一般由长子着孝拄丧(棍),叩报舅父,俗称寻娘家。
    护尸 灵前设桌,陈摆献食,点守尸灯(长明灯)。孝子轮流守护,以防意外;若遇热天,扇风降温。
    入殓 本地谓盛[chéng]含。为避阳光照射,多在下午举行。棺材搁于门槛,内外各半。寿褥上置铺身钱(金属钱币7枚,摆成北斗星图样,孝子另各放少许硬币)、五色线等。然后将死者用孝布仰面吊入,解打狗饼、打狗棒,放于两手旁;取口含钱贴于胸部。将尸体摆放端正,四侧用谷草、柏枝、麻纸充实,孝子瞻仰遗容,放声痛哭。随即盖棺(在外未参与人殓的子女开棺瞻仰时,需放入食品或钱物,谓之暖丧),抬置灵棚。灵棚搭在院内,顶严遮,四周蒙幕布或席片(庄重者用蓝色布束编织图案)。
    置台 老人亡后第三天黎明,当院置桌,上放高桌,桌搁装满糜粒之升,内插木铲,名望乡台。孝子围此绕哭9周,意为亡人高登,可随时看到家乡。
    守灵 灵前由孝子轮流守护,早晚集体烧纸,嚎哭寄哀。孝女哭声凄凉,有词有调,姑称唱哭。
    打坟 祖坟首辈埋下后,晚辈须葬其足下,谓之步踪,最少要埋三代。民间有“一墓不葬五鬼”之俗,有4妻者,合墓旁另开新穴,称之并葬。已婚女子,忌葬娘家之地。古代有石葬(石壁挖墓),殷实之家砌有堂子(砖石结构),多数为土坟。打坟时地上挖道,道后打方口、拱顶小土窑,深七八尺,宽5尺左右(合墓需宽)。坟工多由族人担任,墓地就餐,只送酒、食,不送汤水,工毕饭尽,不得有余。孝子对坟工不论辈分大小,均须跪拜。
    投丧 因天热或近期“难”择葬日时,先将灵柩投入墓穴,待后举行葬礼。
    厝葬 坟山以座向分东西山、南北山,按旧规,年内仅可在一种座向之山行葬,另山则视为“不空”。若祖坟不空,须将灵柩垒埋于宅旁或场窑等处,待来年正式殡葬,民间谓之“柩”或“沙”。
    迎祭 葬前吹手前迎,抬祭猪、祭羊(均已屠剥)者在中,孝子后跟,鼓乐、礼炮声中,绕村(街)1周,称之迎祭。此俗建国后消失,但城镇仍有迎帐(挽帐)之俗。
    祭奠 合葬祭饭,首日开吊,次日(正日)集中祭奠,第3日埋葬。仪式由礼生主持,共祭9次,即早祭、晚祭各2次,午祭、路祭、河祭、墓祭、祖祭各1次,每次均读祭文。正日午祭尤为隆重,除一般仪式外,另有踩跪:孝男孝女按辈分等距跪地嚎哭,端献食者跟在乐队后,在孝子空隙起舞绕行。旧前还有请和尚、道士超度者。昼夜事仅烧纸、嚎哭,礼仪简单。
    请灵 出殡头日晚,鼓乐导引,孝子捧亡人牌位、遗像,在野外祭请死者亡偶,称之请灵。
    撒灯 请灵同晚,仍以吹手为前导,孝子们把用麻纸、粉笔或玉米芯浸油之灯撒于道旁(从灵堂撒到野外或十字路口),意亡人“归阴”时行于金银之桥,称之撒路灯。如遇合葬,请灵同撒路灯一并举行。
    起殃 埋葬头日晚,将死者居室之席和零散物件收掩,罗草木灰于地板、火炕、锅台和灶神前,且置脸盆、毛巾,撕破天窗,宅人远避,绝禁声响,意让“亡灵”出走。若灰上无迹,须另时举行。起殃今已由扇殃取代。
    收头 出殡前或送葬时,死者儿媳、孙媳的娘家,将自备的毛巾或衣料等分别搭在女儿、女婿肩上,将其头上后垂的孝巾盘裹于头,谓之收头。
    出殡 葬日晨,阴阳手摇铜铃,念诵咒语,抽打公鸡,名曰扇殃。纸火(彩纸和高粱秆等扎制的住宅、马匹、仙鹤、童男女、金银斗等)、挽帐、乐队、引魂幡(杆)、灵柩、孝男、孝女以次运行。离宅时,亡人枕心焚烧墙头,沿途家户在畔或大门外点燃柴火。长子或长孙手执引魂幡,边走边撒买路钱(纸钱)。途中,儿孙托丧于左,侄儿、侄孙在右。灵柩不得落地,停歇时下支木凳;有难走之路,孝子于灵下驮棺。
    入葬 又称下葬。阴阳以罗盘定位置,将灵柩置入墓窑。阴阳和孝子分别安放卷砖(平民为砖质简易墓志,用朱砂书写;富宦为石刻墓志)、墓桌(陈列祭品)和祭食罐等,然后请娘家检点。孝子退出时,用柏枝将手足印扫掉。阴阳在墓口将烧沸的清油扑入墓内,称之呛葬。然后用谷草充口,石板封门,由孝子铲第一锨土,众人填埋成丘。继插引魂幡,撒散五谷,焚烧纸火、花圈,最后祭奠。返回时,孝子一路拾柴,以期人财两旺。
    点主(题主)事,墓前安桌,由主官在事先写好的某某某“王”的“”旁增竖,称穿神,“王”上加点,曰点主,成“神主”2字。牌位由孝子捧置祠堂。此举在葬日或周年时进行;今不复见。
    古代,官家、富人多立墓碑。近年树碑之风大盛,出现了刻碑专业户。
    吃福 葬归,孝子取食包有米、盐、柴、炭和金属钱币的糕角、糕丸,称之吃福。
    安土 葬毕,在家宅土地爷位前焚香奠酒,孝子(长子)跪地,阴阳诵经,曰安土神。
    复三 埋后第3天(后改第2天,今多在当日下午),孝男孝女赴墓地,把丧棍插在坟前,安置饭床儿(石质供桌),浇水于冢丘(民间有“雨洒墓,必定富”之谚),再行祭奠,谓之复三。
    祭七 老人亡后七七四十九天,逢七,孝子均上坟祭奠。建国后一般只在尽七(末七)行祭。侄及孙七七内不剃头。
    百日 死后第一百天祭奠,俗称过百日。儿子在父母亡后百日内忌理发。
    周年 亡后一、二、三周年举行纪念,三周年较隆重,亦有过十周年者。
    换孝 守孝期满,遇周年将孝衣、孝巾烧于墓地,称换孝。已嫁的女儿和侄女换孝时,逝者之家赠予毛巾或衣料。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影像
更多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1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内网友交流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陕西省外网友咨询QQ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三秦游群⑥:146721821
三秦游群⑦:146722016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陕ICP备07501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