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陕西旅游年票一卡通介绍
《2012陕西旅游年票一卡通》包含98城市408家景区的强大阵容,一卡游遍全国。定价98元/张。 【点这里订购(支持邮寄)】【点这里淘宝购买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民俗风情>>正文

志丹县婚丧寿庆习俗(2)

2012-5-13 16:12:43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更多

    拜祖:在院子正上方设香堂、供桌,将三代宗祖之牌位插在米斗上,有的还将已故老人的照片也放在供桌上。按先长辈、后晚辈,先男、后女的顺序,依次跪拜。
    放拜礼:也叫认大小。凡是来参加婚礼的男方亲戚、户族、朋友及新郎家的父母、爷爷、奶奶都要给新郎新娘放拜礼钱。顺序是:先来客,后本家,再户族;来客中,先外家客,后姑娘、姐姐,再其他;户族中,先长辈,后同辈。每放一个,司仪都要向新娘和观众介绍清其与新郎新娘的关系。新郎新娘要给放礼的人磕头、作揖(长辈磕头、平辈作揖)。此时,一些爱耍的姐夫,往往将整钱换成零钱,与新郎新娘逗笑一番。
    亮箱:是将新娘的箱子、衣物和所有嫁妆,全部拿到院子展示,以显富贵荣华,鼓乐者要三吹三打。
    亮箱后,先要给送人的女人“吃偏饭”。然后,整个婚宴开始。介绍人和男、女外家客要安在首席上,如首席容纳不下,可在其它席的上坐就坐。其余客人,按照辈分高低、年龄大小排坐。每桌10人,每席有1个“看客的”,负责摆放碟张、碗筷、斟酒和招待客人等。席中桌子、碟张、碗筷放置有严格讲究,放置不当,客人不吃,并被认为是“贱看人”。过去往往因此而发生争执,现多不讲究。本县农村婚宴最讲究喝酒,猜拳,红火热闹。酒宴从上午一直能摆到下午,甚至天黑。酒备得多少,质量高低,为衡量事情过得好劣的一个重要标志。一般过事者都备有米酒,俗称家造酒,有黄酒、糖酒两种,并备有白酒,俗称烧酒。先喝米酒,后喝白酒。开席,先由看客的给每个人都斟满酒杯,并举杯同饮,酒过三杯后即可开始猜拳行令。席间,风行“递酒”一至三轮不等,每人一杯非喝不可。近年来,还流行新郎、新娘来到席口,给客人一一敬酒。酒宴后,吃饭,俗称“吃席”。主食白面蒸馍,副食一般为“十全”、“十三花”、“十五观灯”等。席后还喝汤。
    第三天为发客之日,俗称“散客”。主要议程有进门、谢客、回门。进门:早饭前,新娘在迎、送人婆姨的陪伴下,进入厨房,到锅台前收拾灶具,“揭碗子”,坐在厨房炕上吃早饭,并将事先做好的针扎、鞋垫等物赠送给婆家婶娘、姑姑、姐姐等。早饭较为简单。饭后,在院子里设酒桌,由司仪出面向媒人、厨师、男女外家客、送人的、鼓乐者等一一斟酒相谢。谢客后,主家在大门口放一酒桌,欢送宾客。
    回门 新郎和新媳妇与送人的同行返回娘家,称“回门”。新女婿到妻家后,岳父、岳母及其家门长辈也要给新女婿放拜礼,亦叫认大小。妻家要给新女婿摆席,并给包饺子吃,称给新女婿“捏嘴”。包饺子时,小舅子、小姨子等能开玩笑的人将辣椒、花椒、盐面等包入饺子里,捉弄新女婿,以试其智能。新婚夫妇在娘家住一两天后,由女方父母陪送再返回男家,并设宴款待、留住。至此婚礼仪式结束。
    从新娘被娶嫁之日算起,加上在婆家住的天数满7天或8天,再去娘家住上同样的天数,称“站对月”,也叫“对七”、“对八”。现在有的已不讲究。婚后第一个春节,夫妇在正月初二以后要到男方外家和妻家拜年。被拜者要给新婚夫妇赠钱。
    解放前,本县婚俗中还流传着童养媳、“奶头亲”(将还在吃奶的孩子相许成婚)、“娃娃亲”(早婚)、换亲、招夫、招女婿、冥婚(一生未婚的成年男子死后,家人要给其娶鬼妻,俗称“请女骨”)等形式。建国后,童养媳、奶头亲已渐除。早婚、换亲、招夫已不多见。冥婚至今仍有流传。招女婿(现称男到女家落户)被誉为社会新风,大大提倡。
    60年代以来,国家提倡婚事新办,婚嫁礼仪日趋简单。80年代,有的机关团体为数对新婚夫妇举行集体婚礼,用茶话会、合景留念代替一切婚礼仪式。有的青年男女实行旅游结婚。
    二、丧葬
    旧时,本县丧礼很繁琐。尤为老者办丧事,讲究棺木、老衣、埋场和戴缟等,借以“扬名声,显父母”。棺材以柏木为上,杨木为次。老衣以丝绸为料,件数多少为薄厚,七件、九件不等,视其财力。大多均为木棺土葬,极少富者搞砖墓。埋场,一般农家只动用阴阳、鼓乐,并做简单纸火,进行安葬。绅士、富豪家还动用堂子、道士,设经卷、道场,搞破狱、搭桥、行礼、点主等,以超度亡魂,大显富贵。戴缟无论仕庶必满三年,否则,为行孝不够真诚。
    建国以后,丧葬风俗有所变革。但在很多方面仍沿袭旧习。其主要程序有:
    穿老衣 临终时,所有儿女都守在身边,时刻观察病变,在咽气之前,将所有衣服和鞋袜都穿好。
    烧到头纸 老人咽气时,儿子要将其抱住坐起,并不停呼叫。咽气初终,儿女要跪在地上烧到头纸,同时,放声痛哭。
    停尸 咽气以后,稍停一会,将尸体移放在铺干草的地下,也称“下炕”。然后,用白纸漫子将尸体从头到脚都盖住,用线把两脚拌紧,左手拿上“打狗棍”(面捏烧熟),右手戴上“岁数馍”,嘴里放“口含钱”,头底枕“岁数纸”。灵前设香桌,放献饭,备香纸、浇奠、浇奠碗,并点一盏灯,放一只守魂鸡,孝子守于灵旁。还要将死者的被褥,病期所穿的衣服、鞋袜等卷在毡里,用带子捆住,放在大门外墙上,表示人已去世。随后通知本族近门,商议埋葬事宜。
    报丧 包括请阴阳批阳单,择葬期,看穴地;请一名懂礼者前来料理丧事(称管事的);分头通知各亲戚奔丧吊孝(称请人)。
    戴孝 俗称戴缟,缟用白布、麻捻做成,谓之披麻戴孝。缟分“长缟”(也叫拉缟)和“缟帽”两种,长缟一般长六尺左右,宽尺余,缟帽为三尺。死者的儿女媳妇、女婿、外甥等所有晚辈均戴长缟,孙辈和平辈小者一般戴缟帽。本家孝子和所有亲戚戴缟,由主家备办,本族户家戴缟自备。
    入殓 俗称“入函”。入殓时,孝子要面向棺材跪下,烧纸、磕头。棺内放上枕头,铺上褥子,将死者仰面放入棺内,整好衣冠,用棉花充实,即盖上材盖。入殓的具体时间,可根据家里地方宽余或紧张情况而定。地方紧张家,有随老随入殓的,也有在三天头上入殓的,在院子搭灵棚,设香桌。地方宽余家即在停尸窑内设灵堂和供桌,入葬之前才进行入殓。
    吊孝 凡来奔丧的亲属,进院后先要到死者灵前烧纸、磕头。女儿在临近村就放声哭嚎,家属女眷要出大门迎接陪哭,称“接人”。
    过献:凡来奔丧的人除带一些香纸外,还根据亲戚关系远近,带10个或20个白面馒头,称“献的”。并按照先娘舅家,后女厢外甥,再户族的顺序,将纸献一一拿到灵前奉献、清点。这一程序称“过献”。也叫收礼。
    上话 死者的娘、舅家来人,要安桌子、设摊场,无论辈分大小皆坐上方。由管事的斟酒,孝子双膝跪地,向其汇报死者的病变、治疗、棺木、老衣和埋场等情况。娘舅家人简评死者生平以及儿媳孝逆情形,指出不满意的地方,提出具体要求。若条件允许,孝子要依照吩咐,重新办理。若条件所限,办不到者,孝子便苦苦哀求,管事人从中说情,一直到达成协议或取得对方谅解,仪式才告结束,孝子才能起来。这叫做“择礼信”或“抖亏欠”。意思是死者生前劳苦功高,死后应很好地超度亡魂,娘舅家应为其择择“礼信”,抖抖“亏欠”。俗话说:“金鼎玉葬,也少不了娘舅家争论一场”。
    上祭 是由死者的本家、亲戚、户家分别向死者上供一桌祭饭。上祭时,所有孝子要手拄丧棍、面向灵棚,有规划地跪在院中。每上供一祭,孝子要大拜三拜,鼓乐要绕着孝子的每一个间隙,游转三转,在灵前三吹三打。这叫“游食上祭”。有的地方也叫“合户”。
    领羊 是由主家、娘舅家、女厢外甥、户家各牵一只活羊至灵前,烧一张黄表纸,给羊身上从头至尾浇一碗凉水,由一人发问,借以问讯死者还有什么话要安顿。若羊发抖,意为问中亡人之意,否则,继续浇水、发问,直到羊发抖为止。领羊后,妇女放声啼哭,孝子跪在灵前烧纸、磕头。
    出殡 俗称送灵,一般在游食上祭后的第二天早晨进行。出殡前不吃饭,只喝一碗米汤,先由阴阳念咒语“起殃”,此时所有人要听从阴阳的指挥,避开殃走方向,免得冲撞死者灵魂。然后起灵,八人抬着棺材起身,前边由长孙扛“引魂杆”引路,后边是鼓乐引导,再后为孝子扯丧。即用数丈白布,盖在头顶,牵引棺木,长子走在最前,其他孝子随后。灵柩出村,全村家家户户畔上放火,本家将死者的枕头、铺草等物一起烧化。途中,遇庄叫“过庄”,遇河叫“过河”,并撒纸钱。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影像
更多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1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内网友交流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陕西省外网友咨询QQ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三秦游群⑥:146721821
三秦游群⑦:146722016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陕ICP备07501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