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陕西旅游年票一卡通介绍
《2012陕西旅游年票一卡通》包含98城市408家景区的强大阵容,一卡游遍全国。定价98元/张。 【点这里订购(支持邮寄)】【点这里淘宝购买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民俗风情>>正文

合阳县生活习俗(1)

2012-4-10 17:21:48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更多

    一、衣
    平日服饰 清代,男子留长辫,穿长袍;女梳圆头(老年妇女梳发髻,戴卷卷),穿宽袖大襟袄;老年男女在春秋多穿套裤。民国时期,成年男子剃光头,勒土布长巾,身着大襟上衣(布结纽扣开于左)、大腰连筒裤,腰紧土布带子,足登布袜布鞋;成年女子梳圆头,顶头帕,身着大襟包边上衣(布结纽扣开于右),腰系缁裙,手戴手镯,脚登轱辘鞋;未婚女子称“亲家娃”、“长官”,留单辫发,穿红袄绿裤或花土布衣;幼儿多穿红袄(无纽扣,以带系之)绿裤,棉袄袖口续缝兔、猪、虎等头形“套袖”(以防冻手),鞋头亦绣缀猫、猪、虎、兔头形,夏秋腰系裹肚(俗称“祥蟆”,防暑防风寒)。衣料质地,富家夏绸缎、冬裘,平民皆为土布。
    建国后,服饰渐变。至70年代,农村除老汉仍剃光头、穿大襟袄外,成年男子多留平头、偏分头,戴军干帽,身着对襟上衣或制服(中山服、军干服),色以冬青、夏白、春秋蓝为多;成年女子留双辫、剪发头,亦戴军干帽,穿对襟袄和女式制服,脚登各式机制鞋,戴首饰者甚少;姑娘喜着花衣服;干部、学生盛行蓝、灰色中山装与学生装;幼儿服式花色多样。“文化大革命”期间,青年盛行绿色军干服,又称“红卫”服。80年代,土布基本淘汰,风行各种毛呢、化纤服装,常见的除中山服、军干服外,多为男女西服、青年装、夹克、马夹、风衣等。夏季女青年裙装渐多;冬多毛料、毛织外衣,亦有人造狐裘外衣。当今,仿西方蓄长发及留港式发型者渐增,戴帽者渐少,帽形多样。
    礼服 清代,男子着长袍、短褂、头戴帽瓢,女子出门(包括下田收麦)必着裙。民国时期,男子穿长袍,戴圆沿礼帽;女子头戴“条条”及首饰,仍必着裙。建国后,60~70年代,男女多为中山服。80年代,服式花样繁多,依各人爱好选定,戴金项链、金戒指的渐肓。
    土布 纺织土布(俗称“粗布”),在农家女子中久成风气。旧时,凡女子八九岁便学纺棉线,稍长学织布,故木制纺车与织机为农家必备之物。用各色棉线织成各色花布,可做衣、裤、被褥、床单、包袱、门帘、苫单等。至今三十岁以上的妇女中,对制作土布仍视为过日子的基本功,擅长者尚引以为荣。改革开放后,花土布成了城市人,尤其是外国人喜爱的土特珍品,旅游热点的热门货。有专卖者贩往外地,获利颇丰。
    二、食
    家常便饭 一般农家早饭,以蒸馍、米汤为主;午饭,多为面条、烤馍;晚饭,俗称“喝汤”,亦多为蒸馍、米汤。夏收大忙时,下午“吃半晌”。食粮以小麦为主,间杂豆类、玉米、糜谷等;食油以棉籽、油菜籽榨制,蔬菜多挖取各种野菜,煮而佐食,或晒干贮藏以备冬用。合阳人喜食辣椒,视“油泼辣子干捞面”为美食。旧时,农户十有八九年年短粮,故有“九九八十一,穷汉顺墙立,不觉身上冷,单害肚里饥”和“麦稍黄,饿断肠”的谚语。建国后,除三年(1960~1962)困难时期群众因缺粮而发生恐慌外,温饱基本得以保证,蔬菜多为自留地种植。80年代,农民储粮渐增,蔬菜多为市场选购,饮食结构发生明显变化,“馍白辣子稀”已司空见惯;逢年过节,酒肉丰盛,人民生活开始由温饱型向富裕型过渡。
    待客面食 平常来客有麻食、煮饺、馄饨、臊子面。若待首次回门女婿,花样最多,如绿红细面、鸳鸯面、花边煮饺、喜馄饨、菱角、杏瓢、猴耳子、桃花辫等,以精调汤汁浇之,美味可囝。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影像
更多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1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内网友交流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陕西省外网友咨询QQ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三秦游群⑥:146721821
三秦游群⑦:146722016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陕ICP备07501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