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游,游三秦,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首页 | 意见反馈 | 资源搜索
三秦游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游论坛 | 三秦团购
今天是: 西安 | 宝鸡 | 咸阳 | 铜川 | 渭南 | 延安 | 榆林 | 汉中 | 安康 | 商洛 | 杨凌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概况介绍>>正文
蓝田县旱灾
2011-9-13 21:23:12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更多

    在蓝田,民间有“十年九旱”之说,旱灾出现在春、夏两季,它对占全县耕地面积22.85%的原岭地区农作物的生长影响特别大。干旱类型有9类:冬春旱、春旱、春夏旱、夏旱、伏期旱、伏秋旱、秋旱、秋冬旱和冬旱。据县气象部门统计,1959~1981年出现干旱69次,年均出现3次。其规律是:年年有小旱,五年三中旱,六年一大旱,而出现最多的是秋冬季干旱,占总数的20%,它直接影响冬小麦苗期生长和越冬;其次是小麦拔节孕穗期的春旱,水稻、玉米扬花期的秋旱,各占17%和12%,春夏旱,冬旱均占9% ,伏期旱与伏秋旱占6%、4%,特别是发生在农作物需水的生长期间的干旱,如伏秋连旱、春夏连旱、秋冬连旱和百日以上大旱亦有出现,都对农业生产危害很大。现据史料、旧志记载干旱饥馑引述如下:
    汉高祖二年(前205),关中大饥,人相食。
    东汉建武元年(25),三辅大饥,人相食。
    西晋太安元年(302),关中大饥,蓝田山竹开花结米,人皆采摘充饥。
    东晋永和十年(354),关中大饥,米价每升值布一匹。
    北魏永熙二年(533),关中大饥,人相食。
    隋开皇十四年(594)八月,关中大旱,民饥荒,文帝率民就食洛阳。
    唐贞观三年(629)三月,春夏旱,饥。
    景龙四年(710)大旱,蓝田山竹开花结实。
    贞元元年(785)七月,大旱。灞河、浐河皆竭。
    开成二年(837),京畿旱, 浐水入蓝田十分,官府留九分,以赐贫民灌溉用之。
    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十二个月不雨,五谷焦枯,泾渭灞 浐河皆竭,时秦民以饥离散,壮者为北人所买,城邑遂空。
    金皇统六年(1146),大旱,灞、浐河皆竭。
    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大饥荒,人相食。
    明嘉靖七年(1528),五月大旱,人相食,饿死无数。
    嘉靖十一年(1532),九月大饥荒,出现人相食现象。
    嘉靖三十四年(1555),大旱,秦岭竹子开花结实,饥民摘以充饥。
    万历十六年(1588),大饥荒,汤峪川有白绿二色石,乡民取之磨面以充饥。
    万历四十四年(1616),春大饥荒。夏大旱。
    崇祯六年(1633),旱饥,饿殍遍野。
    崇祯七年(1634)三月,大旱,出现人相食现象。
    崇祯十四年(1641)大旱,人相食,草木食尽。米价斗银一两七八。
    清道光十六年(1836)春,大饥荒,米价每斗值钱二千四百文,乡民多取榆树皮充饥。
    道光二十六年(1846)六、七月大旱,禾苗枯死,粮价暴涨。
    同治三年(1864)大饥,粮价腾贵,斗米值三千文。
    同治七年(1868)三月,大饥荒,米价每斗六千文。
    光绪三年(1877),历冬经春至夏不雨,赤地千里,米价暴涨,每斗值银二两,民甚饥,榆树皮菜根剥食殆尽。三里镇有人相食现象,甚至还有吃自己儿子的事件发生。
    光绪四年(1878)春二月,继续大饥,每斗麦价值大钱五千,灾民饿死不计其数。
    光绪十八年(1892),夏大旱。
    光绪二十一年(1895),夏大旱。
    光绪二十六年(1900),蓝田大饥荒。米价每斗约银一两五钱,饿死人很多。
    光绪二十七年(1901),春旱,夏无收,普遍饥荒,瘟疫继起,病者甚多。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冬季无雪而雷。
    民国4年(1915)夏秋颗粒无收,灾情之大,致流亡载道,卖妻鬻女层出屡见。
    民国9年(1920)春雨稀少,以致麦收异常歉薄。入夏以来,数月不雨,谷豆棉花尽为枯死。
    民国17年(1928),秋冬大旱,麦种未出。
    民国18年(1929),秋冬大旱,麦无收,粮价每斗七八元,百姓剥榆皮挖菜根充饥,秦岭竹实如米,可充饥,次年竹枯。
    民国21年(1932),夏大旱,秋仍未安,民心惶惶,流亡甚多。
    民国24年(1935),春旱数月,麦子枯萎,秋未播种,灾情惨重。
    民国26年(1937),旱灾,民食榆皮榆叶充饥。
    民国33年(1944),去冬亢旱,今春缺雨,秋禾大部被旱枯萎。
    1949年夏逢百日大旱。
    1950年全县大旱,农作物成灾面积394401亩,减产粮食1970万公斤。
    1957年伏秋大旱,成灾面积达20087亩,减产粮食百万余斤。
    1960年秋大旱,成灾面积27000亩,减产粮食448.2万公斤。
    1961年伏旱50余日,成灾面积达56371亩,减产三成以上。
    1962年春夏大旱,成灾面积达17.6万亩,减产粮食532.5万公斤。村民外出讨饭、买粮度日。
    1963年连续伏旱50天,秋田作物严重缺苗,受灾34万亩,成灾20万亩。
    1966年夏大旱,秋田墒干难以播种,成灾面积18.25万亩。
    1969年4月25日~9月19日,春夏秋连旱148天,出现春、春夏、夏秋、秋、秋冬5个干旱时段,年降雨比历年平均少27%,秋田大部无收。
    1975年1月1日~5月14日春大旱126天,夏田作物受旱严重,减产687万公斤。秋田播种又遇干旱,难以适时播种。
    1979年10月18日~1980年1月27日秋冬干旱102天。全县受灾面积达35万亩,成灾面积20万亩,山岭地区尤为严重。
    1980年5月中旬至7月全县干旱持续发展,大小河流基本干涸、断流,水库水位下降,给晚秋播种和早秋、棉花生长造成很大困难。
    1987年2月,冬春干旱100天,9月至10月夏伏高温又旱,正茬小麦播种无墒。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蓝田县旱灾·蓝田县自然灾害
·蓝田县自然资源——动物·蓝田县自然资源——植物
·蓝田县自然资源——地热·蓝田县自然资源——水
·蓝田县自然资源——矿藏·蓝田县植被
·蓝田县土壤·蓝田县地下水
·蓝田县河流·蓝田县物候
·蓝田县气候风·蓝田县降水
·蓝田县地温·蓝田县气温
·蓝田县光照·蓝田县气候、水文
·蓝田县地貌·蓝田县地质构造
三秦影像 更多
蔡伦墓
蔡伦墓
长安区陕西泥人
长安区陕西泥人
长安区九龙潭
长安区九龙潭
不同角度的王锁崖
不同角度的王锁崖
秦岭山顶
秦岭山顶
浓雾弥漫种的祥峪
浓雾弥漫种的祥峪
高陵昭慧寺塔
高陵昭慧寺塔
高陵通远天主堂
高陵通远天主堂
 最新资讯
· 蓝田县旱灾
· 蓝田县自然灾害
· 蓝田县自然资源——动物
· 蓝田县自然资源——植物
· 蓝田县自然资源——地热
· 蓝田县自然资源——水
· 蓝田县自然资源——矿藏
· 蓝田县植被
· 蓝田县土壤
· 蓝田县地下水
· 蓝田县河流
· 蓝田县物候
图片热点
蓝田蔡文姬纪念馆(蔡文姬墓)
蓝田蔡文姬纪念馆(蔡
蓝田猿人遗址
蓝田猿人遗址
蓝田水陆庵景区
蓝田水陆庵景区
蓝田王维别墅——辋川别业
蓝田王维别墅——辋川
蓝田辋川
蓝田辋川
蓝田汤峪湖森林公园
蓝田汤峪湖森林公园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1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内网友交流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陕西省外网友咨询QQ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三秦游群⑥:146721821
三秦游群⑦:146722016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陕ICP备07501230号
带宽支持:古城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