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民俗风情>>正文
长武县民间传统节日(1)
2011-11-15 13:22:19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更多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春节”,俗称新年、新春、年节、过年。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春节习俗,古往今来倍受重视。成为隆重、盛大、热闹、美好的传统迎春佳节。普天庆贺,万众同乐。往昔村社祭祀隆重,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同祝国泰民安,政通人和。旧时过年,习俗守旧,礼节缛繁,封建迷信色彩浓厚。穷苦人家生活水平低下,难得过个团圆、温饱、安稳的年节。除夕的三十晚“坐夜”,至半夜子时“交年”。初一大早鸡叫头遍开门迎神。家庭主事者洗脸净手“接喜神、春神、各位诸神”。燃放花炮,连珠不断,依次在天神、土地、灶君、财神、青龙(水井)、白虎(硙子)、仓谷(粮囤)和门神等神龛处,点烛献贡,焚香跪拜。接春神回人间,寓有除旧布新,大吉大利之意。家中接神以毕,年长者掇香盘、提灯笼赶奔村旁庙宇进香敬神。讲究抢头柱香,越早越好,以求神灵恩典。全家老幼黎明即起,穿戴簇新。小孩点炮逗趣,嬉戏耍闹,欢天喜地。妇女忙于置备酒食。男子随同姓宗族聚集,由年长者领子孙,捧香表和酒食献贡,去供奉神主影像、族谱家谱的祠堂,焚烧香纸,跪拜磕头,祭奠列祖列宗,深表怀念。祭祀完毕,同姓晚辈向老人、长辈磕头“拜年”,长辈赏给小辈拜年钱和糖果之类。早餐历来吃臊子汤长面。饭前,自家晚辈向长辈跪拜磕头。饭后,同族男子聚集,走村串户给长者“拜年”。见面后不论家庭院落、村头路旁,相遇亲友随地叩拜,并互相祝愿道贺:过年好,恭喜发财,万事如意,大吉大利!进屋后,遇有已故未满三年的灵牌先拜,再以辈份逐人叩拜。长辈亦表谦让,并置酒菜招待。午餐七碟子八碗、火锅丰盛有余,饮烧黄二酒,。俗语:“宁穷一年不穷几天”。从初一到初三,俗称“三天年”。宅内诸神处,香火不断,大门楼红灯高挂。每日三餐前敬神、泼洒。早晚集众结伙,进庙焚香敬神,春节期间,忌讳使用针线刀剪,忌扫地和向地面泼水,忌说不吉利的话,以求赐福平安。初三清晨“送神”,各户将神像、牌位、钱马焚化后,撒入清泉。送神之后方可出行。大小人等牵牲畜套车辆,穿越十字路口,焚香烧表,预祝出门大吉。青年男女带礼品、抱小孩,“往来拜节”。走亲戚拜年时仍磕头作揖并赠送礼物。亲友互请“春桌”热情款待。春节期间,自发的文娱活动异常活跃。耍社火、庙会、斋醮、跳神、唱戏,男女尽情戏耍玩乐,给节日带来欢悦气氛。
    解放后,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移风易俗,破旧立新。除祭奠祖先外,封建迷信活动大为收敛,陈规陋习逐步改观。拜年遗风尚存,但很少再行跪拜磕头礼,招待馈赠风气更加兴盛。街道、机关单位和城乡各户,张灯结彩,美化橱窗。贴春联、门画,装饰鲜艳夺目,面貌焕然一新,任人观赏评论。党政部门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互相团拜,恭贺新春。乡村组织社火、秧歌,给军、烈属和五保户拜年,送光荣匾、年画或糖果糕点,以示慰问。“大跃进”期间,提倡“过革命化春节”。大年初一敲钟催工,强令社员搜积肥、背冰润田。职工干部送肥下乡,商店开门营业。甚至劝阻走亲访友,冷淡亲朋人际关系。副食品按人定量凭票供应,生活普遍困难,逢年过节难得吃点细粮,亲戚疏远,少有往来。文娱活动冷冷清清,春节无声无息。“文化大革命”中,强调破除“旧历年”,提倡吃“忆苦饭”。禁演传统剧目,社火只能装扮“样板戏”。以阶级斗争为纲,节日毫无热闹气氛。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活跃,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春节一年比一年隆重、热烈、红火。年三十晚举家团圆,欢声笑语,共度良宵。子夜零时,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年钟声响过,鞭炮齐鸣,震耳欲聋。清晨,祭奠祖先,叩拜老人。大人娃娃喜气洋洋,兴高采烈。从初一到初三,早餐由吃长面增加饺子、馄饨。午餐肥肉美酒,更加丰盛。走亲访友,络绎不绝。到处充满文明、祥和、安定的热烈气氛。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有传统的社火、戏剧,还有电影、电视、录像,以及体育比赛。县、乡、村组织各类文艺会演、观摩,载歌载舞,锣鼓喧天,增添无限乐趣。
    破五。正月初五,俗称“破五”,传为忌日“五穷”。清晨,在厨房案头放炮“赶穷气”。打扫庭院,将垃圾倒出户外“送穷”。旧俗用醋烧煎灌入犁铧,从屋内向外泼洒,以“激犁”谐音为“吉利”。并念道:“大吉大利,醋汤泼地,饥神饿鬼,全都出去,如不出去,踏住脖子抽吃系(食道)”。解放后,此俗已废。但仍有吃高粱面“搅团”的习俗,意为新年伊始,吃粗粮淡饭,把穷坑填满,也有“缠穷气”之说,盼望脱贫致富,寄寓劳动人民向往幸福的理想。初五这天,无特殊情况不走亲戚拜年。
    人七。正月初七叫“人七”,取“人全家齐”之意。合家团聚,不出远门。民间习俗早饭吃长面“拉魂”。夜晚各户在灶君前依人口各插一炷香。并按长幼称谓名字,呼叫七声,谓之“唤魂”,以祈祷人丁兴旺。体弱多病者还有“叫魂”的迷信习俗。从十字路口叫回家中,叫者直呼其名,应者答“回来了”。回家后在大门外煨火“驱邪”,大小人等从火堆上跨越,以示迎接魂灵顺利回家。有些人以当天早、午晚的气候,预测青、中、老年吉凶福祸,所谓“天气晴,人安宁”。解放后,迷信鬼神的旧俗已经淡薄,仅保留早晨吃“拉魂面”的习惯。过“人七”以后,家庭在外成员方可离家远行。

[1] [2] [3] 
下一页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影像
更多
 
最近更新
 
图文阅读
 
陕西景点
 
陕西美食
 
陕西特产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1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内网友交流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陕西省外网友咨询QQ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三秦游群⑥:146721821
三秦游群⑦:146722016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陕ICP备07501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