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民俗风情>>正文
陇县民间丧葬习俗(1)
2011-10-22 23:20:29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更多

    本县把老人死称“殁”,青年人死叫“殇”,小孩死叫“糟蹋”。境内至今仍为上葬,因而称葬为埋。民间对丧葬尤为重视,但葬礼盛简,因贫富而异。丧葬中有诸种陈规,其程序是:
    穿寿衣
    老人临死弥留之际,须将寿衣(俗称老衣)穿好。老衣以绸子为上等,不穿缎子和皮制品,纽扣不用铜制的。寿衣按其家境情况,有穿5件、7件、9件之分。下身穿衬裤、棉裤,上身穿衬衫、棉袄、袍子为5件;上身加袍罩、褂子为7件,下身加罩裤,上身加斗篷为9件。人死后,即把枕头里面装的荞皮撒于门前的路上,叫倒荞皮,以告知乡亲。同时,用木板或棺盖将尸体停放正堂,设灵堂祭奠。
    报丧
    老人去世,即备孝布,派人速去亲友家报丧。通常先去男死者的舅家、女死者的娘家,后去其它亲友家,请其参加悼念安葬活动。同时请阴阳先生写门牌讣告,勘定坟穴,确定安葬时间,如当月或当年坟地不利,就卷殓严封棺盖,等待大利年月再葬。
    祭祀
    一般死后第二日祭祀,在灵堂设有香蜡灯具,供上馒头菜果。亲友吊唁,通常女婿送纸糊的亭子、童男、童女、马夫和马等。亲友祭奠一般送纸、大蜡、金银斗和小蜡、纸锞、挽帐、大白馒头等吊唁礼品。祭奠时有的请吹鼓手吹奏哀乐。富户人家行祭奠礼,请有学问的老先生为礼宾,绅士为点主官,按死者生前事迹写祭文(悼词)。祭祀由点主官领祭,三拜九叩后,由点主官用朱砂红笔给死者写的“×××之王”的灵牌上,给“王”二字上分别加上一竖和一点,改为“神主”二字,接着,进行奠祭,最后由死者长子将木制神主牌供于主房中堂,并念超度经,也叫“开吊”。请僧道念经祭祀,孝子抱死者牌位及引魂幡跪经。小经念1天或两天,大经念3天,个别还有唱丧戏的。同时,在停尸设灵至送葬期间,给死者的亲生子女、孙子、孙女和嫡系子、孙都要穿戴白布制作的孝衣、孝巾和孝鞋,陪同前来吊唁的人烧纸(纸钱)、哭丧进行祭奠。
    卷殓
    老人故后,孝子要昼夜守灵直至卷殓。卷殓时,先把尸体置入棺中,在阴阳先生的指导下用柏叶纸包将尸体卡稳,脚下垫曲块,放端正后,让亲友向死者遗容作最后告别,有的亲人给死者嘴里放银洋、铜钱,也有将银洋、铜钱和死者生前心爱之物放入棺内的,然后严封棺盖。入殓之后,阴阳先生开列“百日”、“七期”时间表。
    送殡
    一般死后第3天安葬,也有第5天安葬的。预先准备好抬棺的木架,富户人家用木椽和木板及各色布匹绑成较华丽的轿形丧架子或龙杠,抬着送向墓地。出殡时,死者长子手持引魂幡前行,扯牵的孝子与龙杠相连,吹鼓手、念经班子、礼宾随行。沿途撒纸钱。到坟地后,僧人在坟前丧棚里念经,礼宾行祭祀礼,吹手奏哀乐,阴阳先生确定下棺的方位。棺旁放置酵头罐、皇历、笔、墨、砚、五谷粮食等物。然后,由死者舅家或娘家人先填土表示安埋,后由长子向墓坑填土3锨,接着众人填封,堆成坟头宽高、坟尾窄低的墓冢。然后备饭菜招待送葬者及亲友。
    服三
    死者葬后第3日,子女要于天黎明时上坟烧纸钱祭祀,祭奠毕将所有哭丧棍(孝棍)按辈份高低插在墓冢后部。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影像
更多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1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内网友交流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陕西省外网友咨询QQ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三秦游群⑥:146721821
三秦游群⑦:146722016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陕ICP备07501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