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概况介绍>>正文
陈仓区金融(4)
2011-10-16 21:30:11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更多

    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一切高利贷剥削,人民银行每年筹集大量资金,以低息贷款形式用于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产、生活急需,支持社会生产和流通。其主要贷款略记如下。
    (1)私营工商业及合作店(组)贷款。1949年本县解放后,银行根据其自有流动资金情况,在大力支持国营和供销合作社商业的同时,分别情况从资金上对城乡私营工商业户给以贷款支持,维持其经营规模,满足社会需要,至1951年银行发放私营工商业贷款1.6亿元(旧人民币)。次年“五反”运动,一些商店和手工者偷漏税款严重,银行结合其补税,发放私营工商企业贷款9000万元。1955年,按照国家对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政策,银行通过信贷加以限制。在贷款原则上,限于进货贷款,不准用于亏损;在贷款时间上,采取伸缩性办法,以促其尽快走合作化道路。是年,全县对组织起来的手工业合作社发放手工业贷款8000万元;对个体手工业户,指导其在充分运用自有资金的前提下,引导其逐步组织起来,对其资金困难适当解决。对接受国家加工订货政策者,贷款优于自产自销者;独立劳动者贷款,优于手工业资本家;拒绝加工订货及趋于淘汰的手工行业,不予贷款。1956年,全县完成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以后,对公私合营实行定股定息政策,合作商店(组)、小商小贩贷款,由店(组)或个人拟出贷款计划,报经各国营归口专业公司和供销社平衡后汇总报银行统一掌握;对手工业合作组织实行产品有销路者,给予贷款支持,反之不贷。是年,全县共发放集体手工业贷款4万元(新人民币)。1965年,国家取消对合作小组和个体商贩发放贷款制度;对合作商店一律实行现金管理,原则上不发放贷款。次年,取消对个体手工业发放贷款制度;对集体手工业贯彻“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支持为辅”方针,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如遇资金不足可予贷款支持。“文革”十年,在“左”倾错误思想指导下,停止对公私合营商店、合作店(组)和个体手工业贷款制度;对集体手工业厂(社)贷款虽未终止,但为数很少。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银行按照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方计,把扶持集体和个体工商业发展生产、活跃城乡经济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从1979年逐步恢复对集体和个体工商业者贷款制度,当年发放手工业设备贷款2.4万元,对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发挥了较大效益。八十年代以来,全县个体工商户猛增,生产和经营范围逐年增加,银行每年都要安排一定数量资金给予扶持。
    (2)国营工业贷款。类型有工业生产企业贷款、地方物资部门贷款、集体工业贷款、工业结算贷款、集体工业设备贷款等。本县银行于1955年参加国营工业企业清产核资后,采用财务轧差办法与企业建立信贷关系,当年发放国营工业流动资金贷款28.8万元。1958年,在“大跃进”影响下,银行在资金管理上大撒手,放松了贷款监督,贷款额猛增,造成货币失控。进入六十年代后,银行按照“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深入重点工业企业参加清产核资,协助企业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压缩流动资金定额,清理拖欠资金,收回贷款,到1965年国营工业贷款总额比1959年减少614.1万元。“文革”中,银行监督作用削弱,企业亏损不断增加,信贷资金运用出现严重浪费。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银行对工业企业贷款,采取分类排队、择优扶持办法,协助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适销对路产品,指导企业扭亏为盈。1981年全县工业贷款余额达5712.1万元,比1980年末增加554.7万元。1982年末,全县工业贷款余额为5227.6万元,比1981年减少484.5万元。次年,企业亏损户由6户减少到1户,产品产量和质量以及经济效益均达到最好水平。据统计,1985~1989年银行国营工业贷款总额达86627.3万元,每年平均贷款17332.5万元。另据国务院(1979) 99号文件,本县从1981年对全民所有制企业开始发放有限度中短期设备贷款,主要用于企业挖潜革新和技术改造、设备安装。是年,县银行给宝鸡市磷肥厂硫酸车间收尾工程发放中短期设备贷款50万元,促使工程年底全部竣工,次年投入使用,按常产磷肥2.5万吨原料计算,年产磷肥量可翻一番。到1985年共发放中短期贷款2248万元,对企业挖潜革新,发展生产起到良好作用。近年银行每年都要安排一定数量资金,用于企业挖潜革新项目。
    (3)国营商业贷款。1949年7月本县解放后,西北贸易公司在本县设立支公司,人民银行虢蔡支行即从资金上给予支持。次年,随着土产支公司和农村供销社的建立,国营和供销合作社商业逐步发展壮大。1953年,银行与商业企业正式建立贷款关系,实行经济核算,采取财务轧差办法,当年发放国营商业贷款22.6亿元(旧人民币)。1955年,随着商业体制变革,差额包干(即轧差)妨碍企业经济核算实行,又建立有计划、有物资保证、按期归还贷款制度。1957年,银行采用超计划储备放款、商品流转放款、短期放款3种,实行短期贷款制度。1963年,对商业、供销、粮食各系统普遍实行结算放款,使信用集中于银行。是年,全县发放商业贷款613.8万元,其中粮食贷款为130.9万元,供销合作社贷款192.1万元。“文革”动乱开始后,1967年人民银行总行、商业部和外贸合作部门规定,企业贷款指标由企业按季向银行编造计划,银行按上级下达控制指标,下达季度数于企业。对不独立核算的基层农副产品收购单位贷款,凡上调农副产品所占用之资金,采用汇兑办法方便企业,加速资金周转。到1970年,全县商业各项贷款总额达1730.1万元,其中粮食贷款683.8万元,供销合作贷款471.4万元。1973年,商业贷款又分为商品流转、预购、大修理3种放款。在掌握上,对一二级采购供应站和属一二级性国营其它商业贷款,实行计划管理,按进货计划需要供应资金;对商业三级批发站,根据上级核定库存定额,结合季度进销计划,编制季度贷款计划,按批准计划发放贷款;对基层供销社本着促进生产,保证供给,加强核算,节约资金原则,由企业按季编造计划,银行审批;对经营粮食和农副产品收购所需资金,则充分供给。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银行立足于国民经济全局,按照国家计划要求,运用经济手段,加强信贷管理,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改国营企业流动资金由财政、银行分别供应制度为人民银行统一管理,贷款发放继续坚持有计划、有物资保证、按期归还的原则,实行区别对待,择优扶植政策。即:对完成国家计划好、执行合同好、经营管理好和信誉好的企业,按比较优惠的条件优先贷款;对经营管理混乱、不按国家计划和经济合同办事的企业,对生产和收购不适用、不适销商品及物资积压发生计划外亏损的企业,银行有权紧缩贷款或停止发放新贷款。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影像
更多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1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内网友交流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陕西省外网友咨询QQ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三秦游群⑥:146721821
三秦游群⑦:146722016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陕ICP备07501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