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概况介绍>>正文
陈仓区企业(1)
2011-10-16 20:56:13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更多

第一节 所有制
    据北首岭遗址发掘考证,本县早在7000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就用手工制做生产工具。遗址出土4座陶窑、900多件陶器皿证实,当时县境手工业生产初具规模。秦汉时,工业门类增多,品种扩大,烧酒、榨油、米面加工,已朝着工场手工业方向发展。
    私营手工业作坊店铺:明清时,县城(今宝鸡市区)、虢镇、阳平、贾村、县功等集镇手工业作坊和店铺约数十个,行业有烧坊、缝纫、铁器、木器、造纸等,以虢镇源隆祥、福战公、西凤号万亨涌酒坊为最兴盛。铸铁技术有长足发展,金台观道门前所竖两根高达2.2丈、重约8000斤铁铸旗标,构图生动,工艺精湛,制作完美,为本县蟠龙乡东坡村刘生柱、刘生福、赵列儿和周原乡高里村杨安帮等,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十月用炉烷化铁铸成。
    民国年间,县境以前店后场为主的手工业作坊数以百计。民国二十四年(1935)虢镇城有坊、铺46家,计烧酒坊15、染坊6、铁匠铺10、炉烷2、铁匠铺2、笼箩铺2、鞍具铺4、木器油漆铺5、弹花扎花铺1、磨面坊2、榨油坊1、裁缝铺2,从业人员达500多人。民国二十六年(1937),陇海铁路通达宝鸡后,随着机器大工业逐步内迁,虢镇手工业作坊店铺一时萧条衰落,但县城(今宝鸡市区)手工业作坊店铺异常活跃。缝纫业以中街(今金台区中山东路)、北新西服店最为兴隆,该店注重信誉,专做呢料、布料西服和高档服装,不几年扩展作坊两处、厦房7间、缝纫机16台,有师徒17人,储存呢料面达1000多件。
    民国三十二年(1943),西安上海酱园在县城中街设分园,名仍日上海酱园,利用本县资源制做酱油、面酱、豆酱,所腌溃紫香大头菜闻名全国。民国三十四年(1945),上海酱园扩大生产糕点、糖果、罐头、海味、面包、香肠、肉干、鸡肉松等食品,酱菜除大头菜外,增加黄瓜、大蒜、莴笋、萝卜、红辣椒腌制。此间,全县民营手工织布业约有100多家。特别是县城镇、益门镇、马营镇、姜城堡(今均属宝鸡市区辖)等地,在“工合”半机械半手工纺纱、织布、制毯、弹毛工业影响下,民营手工织布业异常兴盛。
    民国三十七年(1948),全县共有手工业作坊店铺410个,从业人员达889人,分属36个种类。其中,县城私营商属手工业作坊店铺109个。生产经营方式有五:一是前店后坊,自产自销,独家经营(如铁器、木器、鞍具加工等);二是产销联成一体,以商业形式出现(如烧酒、糕点、酱货等);三是单一手工加工制作(如缝纫、染坊、榨油、弹花等);四是农工结合,农闲做工,农忙务农(如织土布、草编织、凿石磨碾等);五是摆摊设点,走乡串村,加工修理,推销产品。
    1949年7月本县解放时,全县共有手工作坊和店铺119户、13个行业,其中酿酒29户、银炉6户、纺织26户、染布13户、酱醋15户、铁器11户、缝纫3户、卷烟1户、木器7户、磨面3户、榨油1户、粉坊1户、豆芽坊3户。12月,虢镇西关祥和面粉厂因生产不景气,县人民政府连同濒临倒闭的同心锅厂、益民农具铁工厂,采取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办法予以扶持,在企业管理上协助厂方建立工会组织,取消工头,逐渐推行8小时工作制,使企业起死回生。
    1953年,按照国家对私营工业统筹安排,全面规划,按业改造方针,县人民政府采用以下原则和方法,引导个体手工业和私营工厂逐步走合作化道路。
    1.对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和资金发展不平衡企业,先并厂,后经营;
    2.对部分没落行业和难以继续存在企业,进行淘汰,将其人员、资金转向他业;
    3.对虽无发展前途,但又需要,则维持其企业现状,待后处理;
    4.对厂址相连、设备相近、生产程序大体相同企业,则采取并厂合营办法。
    1954年2月,省委召开全省第一次手工业工作会议后,县委、县政府按照“积极领导,稳步前进”方针,对全县手工业户进行摸底调查,对部分私营工业厂家派驻公方代表,宣传党对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方针、政策,采取典型示范,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原则,将个体手工业和私营工厂逐步纳入社会主义集体轨道。
    1955年12月,县委为加速对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进程,设立对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办公室(简称改造办)。至1956年2月底统计,全县共组织工业生产合作社13个,入社社员637人,社有资金71773元;组织生产组28个,组员308人,组有资金35115元。4月26日,县委、县人委在虢镇召开宝鸡县第一届手工业联合社社员代表大会,正式宣布全县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大会选举产生县首届手工业联合社组成人员,选举王笃为县联社主任。
    1961年,在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时,从合作社(组)中动员74名社员,走出社(组),从事个体手工业劳动。但不久,在“文革”动乱中大加批判,最后以“资本主义尾巴”罪名,全部割掉。
    1979年以后,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个体手工业死而复生。1981年,全县有个体工业83户,总产值达25万元。1985年,个体工业增加到538个,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达到411万元。1989年,全县个体工业1969个,工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3728万元,按当年价计算3911万元,从业人员8259人;联户办工业201个,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2970万元,从业人员2641人。
    私营工业
    本县使用机器建厂办工业,始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到民国二十九年(1940)全县有私营资本工业厂家8个。
    申新第四纺织公司宝鸡分厂。申新第四纺织公司于民国十年(1921)在武汉创建。抗日战争爆发后,民国二十七年(1938)8月,该厂分出部分设备和人员来本县,在县城东十里铺(今陕棉十二厂址,金台区辖)设立宝鸡分厂,资本300万元(法币,下同),厂址占地约400亩。设备有:纱锭9000多枚(每锭日产纱10磅),织布机460台,3000瓦基洛瓦特发电机1部,蒸汽机2部,煤气机2部。全厂机器以煤、电发动,月产20支红四平纱200件,销往省内和四川等地。经理荣宗铨,有职员65人,月薪65~500元;工人700多人,月工资35~200元;工徒200多人,供膳宿并发低微津贴。
    业精纺织公司。民国二十八年(1939)由山西迁来本县,先设于虢镇北大街山西会馆(今县招待所址),后迁惠家湾(今虢镇火车站东闸口北)。公司自有房30多间,租用民房200余间,分设纱厂、布厂、机厂,有业精式纺纱机60台、石丸式布机59台、木炭代油炉4部、15匹马力发动机1部、20匹马力发动机1部,全部机器以木炭发动。月产14磅粗布510匹,面袋布618匹,条格布320匹,床单60条,均销往西安、宝鸡、天水、凤翔等地。营业总额:民国二十八年(1939)为6万元,二十九年(1940)为15万元,月盈余在4000元左右。经理王瑞基,有职员35人,月薪18~20元;工人611人,月工资9~60元;工徒28人,学习期仅供给膳宿。民国三十三年(1944),全厂纱锭增加到4500个,工人达1100多人(女工300多人)。1949年7月虢镇解放后,厂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军接管。1950年7月,厂址受洪水灾害,损失惨重,迫使其东迁蔡家坡和咸阳,分别并入西纱二、一两厂。厂址先被西北工人疗养所占,后为西北冶金修造厂所用。
    陕西省赈济会难民纺织工厂。民国二十九年(1940)6月在虢镇创建,为官商合办,资本10万元。租用民房30余间,有业精式纺纱机30台、建国布机10台、16匹马力发动机2部(煤炭热力发动)。月出产11磅细布、条格布、军布、土布总值240元,多售于省内。经理李继安,有职员20人,月薪20~94元;工人30多人,月工资20~50元;工徒130人,月津贴三四元不等,供膳宿服装。民国三十四年(1945)停办。
    秦昌火柴厂。民国二十八年(1939)5月1日由华县迁来,址设县城东关,资本24万元。有房舍70余间、窑洞40孔,占地约46亩。有梗子机4部、盒片机3台、排柴机6台、卸药机4台、瓦构机1台、平罗机4架、煤气锅炉1座,月产卧牛牌火柴900小箱(每箱240包,每包10盒),多销省内,甘、川、豫亦有少量销售。营业总额:民国二十八年(1939)28.7万余元、盈余7万元,二十九年(1940)上半年已达26万余元。厂长段连岑,有职员40人、工人480人、工徒25人,另有技师1人、管理员及工头10人,月工薪共支1.7万余元。
    协合新火柴厂。约创办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址设虢镇城内木梁市巷,商办合伙经营,资本1万元,后增至35万元。占地2亩余,均租用民房,仅有排柴机3部,卸药机、梗子机、盒片机各2部,均用煤炭热力发动,月产西北、哈德门、飞鹰牌火柴500多小箱,销往本省及甘、川等地。二十九年(1940),营业总额7万余元,盈余3万多元。经理王轩莫,职员24人,月薪20~50元;工人150人,月资20~40元;工徒30人,月津贴15元,职工衣食住由厂方供给。1952年改名复记火柴厂,因生产过剩1954年停办。
    洪顺机器厂。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创办于汉口,后迁至汉阳。民国二十七年(1938)迁县城之十里铺,为合伙商办,资本15万元。厂房除办公室为新式建筑外,共有平房35间,厂址占地15亩。有20匹马力煤气引擎2部、车床13台、钻车3部、10千瓦基罗瓦特发电机1部、鼓风机1部、化铁炉2座,各机均用木炭热力发动。月制造弹花机10部,余则为“工合”宝鸡附近各工厂修理机器,在汉阳时,年营业额达45万元,迁宝鸡后仅20万元。经理周文轩,有职员6人,月薪70~200元;工人40人,月资60~90元;工徒8人,月津贴10元,膳宿厂方供给。
    大新面粉厂。民国二十三年(1934)始建于河南漯河,二十七年(1938年)迁来县城东十里铺,为商营合资,资本30万元,占地30亩。有厂房200余间、钢磨5部、平筛3部、锅炉1座、引擎1部、200匹马力蒸汽机1台,丝床、车床、水磨各1台,月产面粉4万袋,除磨军粉外,可供宝鸡、西安市场1.5万袋。经理杨经余,有职员30人,月薪10~40元;工人30名,月资10~30元,职工膳宿厂方供给。
    龙泉酿造厂。民国二十七年(1938)10月于县城东关创建,为独资,资本1.5万元,占地4亩,有厂房30间、旧式锅炉2座,月产烧酒1.5~2万斤。年营业额10~20万元,年盈余民国二十七年(1938)2000元、二十八年(1939)1万元。经理李焕章,有职员20人、工人12人、工徒若干人,职工伙食均由厂方供给。
    西京电厂宝鸡分厂。民国二十七年(1938)在县城东大街创建,用柴油机发电,供城区生产和部分照明用电,为本县用电之始。
    民国二十九年(1940),国民党中央军后勤总司令部西安被服总厂,在县城设立宝鸡被服分厂,有官佐60人、工人1000多人,缝纫机800台。同年,徐州机厂、洛阳机厂、开封机务段迁来本县,在十里铺开办宝鸡机车车辆厂,有工人800余名,下设修理、机务、翻砂3个分厂。民国三十年(1941),申新第四纺织公司宝鸡分厂厂长瞿冠英,在县城十里铺开办福新宝鸡面粉厂,日产混合粉2000袋。民国三十三年(1944)申新、福新两厂集资开办宏文造纸厂,日产纸70令。
    民国三十四年(1945),国民党三十一兵工厂(官办)由山西迁来本县,址设卧龙寺(今金台区辖),后移虢镇李家崖(今陕西机床厂址),以生产步枪、手榴弹为主,修理机枪、火炮等器械。1949年11月,由兵工部西北工业接管大队接管。1950年1月,改名为西北军区军械部修械三厂。1958年,为支援地方工农业建设,总参谋部决定将修械三厂转交省机械局,改名陕西省机器厂。1961年易名陕西机床厂,定向生产磨床。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县城以官僚资本家开办的野心纱厂,规模最大,拥有工人2000多人。另有小型织布厂300多家、织布机2000多台、工人3000有余。工合工业(“工合”即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简称)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际友人路易·艾黎(英国人)发起中国工业合作运动。民国二十七年(1938)8月5日,在汉口成立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是年秋,在县城(今宝鸡市区)设“工合”西北区宝鸡办事处(管辖陕、甘、晋、豫、鄂5省16个事务所)。本县最初一切组社工作,均由办事处直接办理。民国二十八年(1939)4月宝鸡事务所成立后,直接负责一切组社事宜,到年底组社67个,其中五金机器7个、纺织26个、化学制造9个、食品6个、文化用品4个、用具土木石5个、交通工具及其它10个,社员785名,认购股金104927元(法币,下同),已缴股金58155元,贷款总额930404.44元。今将民国二十九年(1940)12月宋国荃对本县“工合”几个生产合作社调查(《陕行汇刊》第五卷第2期)收录于后。
    第一制鞋生产合作社。民国二十八年(1939)8月5日成立,地址县城东关。计有房屋6间、窑洞7孔,机器仅有打轴机1台、四四纺织机1架,月生产牛皮50张(每张20斤,约值50元)、羊皮50张,月用梧柏子300多斤(每百斤220多元),月产皮鞋270多双、布鞋500余双,年营业总额约16万元,月盈余千元左右,每年以纯利50%留作公共基金、10%为职员奖金、40%为社员奖金(即工资)。社理事主席王士贤,职员6人,每人月支36元;工人11名,每人月支40~100元;学徒工17名,月津贴10元,食宿由社供给。社资产总值共4000余元。
    仓上帆布生产合作社。民国二十七年(1938)10月成立。址设县城内,资本总额1.2万元。社租民房14间、土窑2孔,约占地1亩多,有帆布机10台,月需原料棉纱10包(每包320斤,价值3600元),每月制帆布3000~4000码,销往省内和四川各地。社理事会主席张明洪,职员5名、工人20名、学徒工14名。民国二十八年(1939)营业总额5万元,盈余1.3万元;民国二十九年(1940)营业总额14万元,盈余1.9万元。是年底有资产总值约5万余元。

[1] [2] [3] 
下一页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影像
更多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1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内网友交流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陕西省外网友咨询QQ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三秦游群⑥:146721821
三秦游群⑦:146722016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陕ICP备07501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