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游,游三秦,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首页 | 意见反馈 | 资源搜索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游论坛 | 三秦团购
今天是: 西安 | 宝鸡 | 咸阳 | 铜川 | 渭南 | 延安 | 榆林 | 汉中 | 安康 | 商洛 | 杨凌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三秦文物>>正文

杨凌区的古陵墓、古建筑物
字号:   2011-1-29 21:07:17  来源:本站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境内有隋文帝泰陵、唐相国墓和古墓群各1处,并有城楼、宫殿等明清时期的建筑物。其中,隋文帝泰陵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古陵墓
    1.隋文帝泰陵 隋文帝杨坚与独孤皇后的合葬墓。位于杨陵区政府驻地西偏北约6公里处的五泉乡王上村,群众称之为“杨家陵”。杨陵之名即取于此。据《隋书·后妃列传》载:“文献独孤皇后仁寿二年(602)八月葬于泰陵”。两年后,杨坚去世,“合葬泰陵,同坟而异穴”。
    杨坚(541~604),弘农华阴人,北周大贵族杨忠之子。袭父爵为隋国公,其女为周宣帝宇文赟皇后。太建十二年(580),宣帝死,由8岁儿子宇文阐继位,坚以皇后父亲的身份辅佐朝政,总揽大权,次年代周自立,国号隋。在位24年,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统一了南北。并加强朝廷集权统治,改革官制,制定法律,创立考试选拔人才制度;统一度量衡,推行均田制,使国大治。其所创之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占重要地位,史称“唐承隋制”。仁寿四年(604)七月,被其子杨广所害。据《隋书·高祖本记》遗诏载:葬礼“务从节俭,不得劳人。诸州总管、刺史以下,宜各率其职,不须奔赴”。
    今存陵冢呈覆斗型,高27.4米,底边东西长166米,南北长160米,面积26560平方米;陵顶平坦,东西长48米,南北长38米,面积1824平方米。陵冢周围的城垣已被毁坏,地面已难看到多少遗迹,唯北城尚有残墙遗迹,长约130米,最高处1.2米,宽5.5米。经考古初步钻探,陵园东西长756米,南北长652米,面积492912平方米,城垣四角亦有砖瓦残片,说明原有角楼。陵南有清代石碑一通,高3.5米,宽0.95米,厚0.28米,上书“隋文帝泰陵”五个大字。右侧有一行小字,为“赐进士及第兵部侍郎兼副御史陕西巡抚毕沅书”。左侧亦有一行小字,为“大清乾隆岁丙申(为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孟秋知扶风县事熊家振立”。
    文帝祠庙位于冢东南塬下约500米处。祠前的祭坛石碑踣折,字迹漫漶,难以辨认。建国后,平整土地时,发现有砂石柱础,兽面纹、云纹、菩萨纹瓦当和莲花纹、绳纹、方格纹方砖,以及板瓦、筒瓦等。菩萨纹瓦当已残,直径13厘米,正面用弦纹和联珠纹组成一个“心”形图案,中间跏趺着一尊双手合十的菩萨,其面貌和衣着纹饰不清。莲花纹方砖长宽各32厘米,厚5.5厘米,中央浮雕莲花图案,角隅饰以蔓草,四过饰阴刻联珠纹。
    1986至1990年,区政府多次组织广大干部职工绿化泰陵,使昔日古墓披上绿装。1989年3月,驻区科研教学单位捐树14种2000株,经精心设计,在陵区南面由花木组成541~604字样,表明了隋文帝生卒年代;左侧栽植电子符号图案,是杨陵农科城迅速发展的象征;右侧栽植农林牧图案,昭示着本区农林牧事业的持续发展;背面栽植12个花坛图案,象征着本区12个科研教学单位;陵顶植人工草皮可防止水土流失,保护陵冢完整。
    2.苏瓌墓 俗称唐相国墓。位于大寨乡薄村西南约1公里处。墓冢封土高5米,直径15米。
    苏瓌(639~710),字昌容,武功人。武则天时,任地方官。唐中宗及睿宗时,历任侍中、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官至尚书左仆射,进封许国公。睿宗景云元年(710)十一月卒(宰相职)。史载苏瓌死后,皇太子李隆基在别宅为其举哀。苏瓌遗令薄葬。送葬日,除官给仪仗外,唯有布车一辆,载尸赴塘。
    墓冢封土上树木丛生,墓前约5米处,立一石碑。碑文为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所书。
    3.林学院古墓群 1984年4月,西北林学院基建时,发现古墓群1处共22座。其中,秦墓17座,唐墓3座,宋墓2座。出土文物128件,钱币164枚。
    秦墓 可分为竖穴墓和洞室墓两类。其中竖穴墓5座,洞室墓12座。竖穴墓为南北向长方形竖穴土塘,均口大于底。15号墓壁宽与长之比为1∶2.53。墓口长3.8米,宽1.5米,底长3.45米,宽1.44米,深5.2米,墓底为棺室。2号、5号、13号、18号墓壁宽与长之比为1∶1.5到1∶1.95之间。墓室四壁有熟土或生土二层台,宽度不一。墓口长3.6米,宽2.4米;底长3.45米,宽1.44米;深4.2米。东西两侧二层台上有棺室盖板灰迹。盖板11页,横铺于二层台上。盖板长约1.4米,宽在0.23至0.26米之间,厚度0.07米。在南壁高于二层台0.38米处有一壁龛,龛内置1陶罐。二层台下为棺室。洞室墓内由长方形竖穴墓道和洞室组成。个别墓在道口部的填土中置陶器1件或2件。9号、19号、21号、24号墓口长3.4米,底长3米,北宽1.65米,南宽1.16米。洞底与墓道在同一平面上。洞长2.92米,宽1.02米,高1.3米。11号墓呈菜刀形,墓道呈梯形,长2.76米,北宽1.9米,南宽1.5米,洞室长3.44米,高1.3米;洞口宽1.1米,洞底高于墓底。3号、4号、20号、23号、26号墓平面呈长方形,墓道与洞室底部宽度相等。有的墓道位于墓室南部,有的墓道位于墓室东部或西部。墓道上口长3.06米,宽1.64米;底长2.44米,宽1.2米;深4.6米。用木板封门,板厚0.06米。外部上下各横置一方木加以固定,方木两端伸入墓道壁内。方木宽0.14至0.16米。25号墓平面呈“丁”字形,墓道上口长2.2米,北宽1.08米,南宽0.88米,底长1.92米,北宽0.80米,南宽0.74米。墓道与洞室通过“凸”字形甬道相接。墓室底低于甬道0.1米,呈西高东低。青砖封洞口。17座墓中,出土的泥质灰陶有鼎2件,豆1件,罐26件,缸11件,鍑4件,钫3件,盆13件,甑11件,纺轮1件。铜器有带钩2件,铜镜1件,铜环1件;釜4件,鍪1件,灯3盏,剑、锯、半球器、环首刀、臿各1件。
    唐墓 3座均为竖穴洞室墓,呈南北向。洞室宽于墓道。墓道均高于洞室,南部偏东侧,与洞室平面呈刀把形。墓道平面呈梯形,墓室亦呈不规则梯形。10号墓墓道四壁有收分,上口长2.54米,北宽0.92米,南宽0.51米;底长2.18米,北宽0.82米,南宽0.26米,深2.9米。北壁有一龛,下距墓室顶0.84米,平底拱顶,底宽0.28米,高0.44米。墓室南宽1.1米,高0.96米,北宽0.68米,高0.83米,长1.98米。室口宽0.76米,室底与墓道在同一平面上。12号墓道无收分,长2.3米,北宽0.8米,南宽0.44米,深1.56米。11号墓中间窄,两头宽。即墓道南宽北窄,洞室则北宽南窄。墓道壁收分很大,形成72度斜面。
    随葬品多置于墓室棺外东侧,小件物器及头饰均放在死者身旁和头部,置于墓道的物器放在壁龛或墓道底部。出土器物有陶罐、瓷器、铁器、铜器、银器24件,银币4枚。
    宋墓 均为竖穴洞室。墓室墓道平面皆为梯形。洞底与墓道在同一平面上,墓壁无收分。墓中发现1小口陶瓶及1青瓷残片。
    二、古建筑物
    1.川云关城楼 明、清建筑。位于李台乡胡家底村。此建筑为城楼式,宽5米,下面为东西向砖砌门洞。门洞东西长10米,宽3米,高2.5米,城楼内无开间。西门楣上阴刻楷书“川云关”字样;东门楣上阴刻“川云南关”字样。上为砖、土、木结构的城楼。进深3间,柱高3米,径0.1米。硬山顶,脊两边有鸱吻,中间有脊兽,挑角筒瓦卷边,雕梁画栋。房北前侧有一圆门,房前椽有栅栏。此关曾为古代东西要道的主要关卡。
    2.庆善宫后殿 清代建筑。位于李台乡建子沟中学院内。此建筑为硬山顶,建于1.5米高的台基之上,坐北向南,台沿四周用砖包裹,南面有五级踏步。前后檐柱半露,明涂朱红,半夹于檐墙之内。殿内面阁3间,进深1间,柱径0.38米,柱高6米,廓深1米。传说此为庆善宫后殿,系唐太宗李世民在此设宴,招待武功父老乡亲之场所。

编辑:秦人
 最新资讯
· 杨凌区的古陵墓、古建筑物
· 杨凌区的石雕、碑刻及陨石
· 杨凌区的馆藏文物介绍
· 杨凌区旅游景点:上川口锣鼓村
· 杨凌区传说典故:杨凌旗花面的传说
· 杨凌区美食:杨凌旗花面
· 杨凌区旅游景点:昆虫博物馆
· 杨凌区旅游景点:隋文帝杨坚泰陵
· 杨凌区概况:杨凌旅游风景
· 杨凌区地方特产:芦荟果汁
· 杨凌区地方特产:鑫世达蜂蜜
· 杨凌区地方特产:秦川牛肉一口儿
图片热点
<% Set rsKind = Server.CreateObject("ADODB.Recordset") sqlk = "Select top 7 * from ziyuan_content where classid in (Select classid From Ziyuan_Classname Where classcname='景点介绍') order by id desc" rsKind.open sqlk,conn,1,1%> <%WHILE not rsKind.eof%> <% rsKind.Movenext Wend rsKind.close Set rsKind = nothing %>

昆虫博物馆

隋文帝杨坚泰陵

农大博览园

农业科技示范园(AAA)

水上运动中心(AA)

后稷教稼园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1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18966730327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陕ICP备07501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