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陕西旅游年票一卡通介绍
《2012陕西旅游年票一卡通》包含98城市408家景区的强大阵容,一卡游遍全国。定价98元/张。 【点这里订购(支持邮寄)】【点这里淘宝购买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传说典故>>正文

腰鼓在宋代

2010-3-18 10:19:33  来源:舞蹈者之家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更多
    宋代秧歌和腰鼓活动十分兴盛,大多是群众性的活动。清代秧歌也不例外。秧歌不但在农村流行,当时城市也流行。“秧歌小队闹春阳”,观看秧歌的人纷拥而至,拥挤不堪“如蚁游人拦不住,纷纷挤过蹴球场。”(袁启旭《燕京竹枝词》)“毂击肩摩不暇狂”。(柯煜《燕京竹枝词》)秧歌的内容不断充实,形式更加丰富,艺术不断成熟。据古书中记载:“农者,每春时,妇子以数十计,往田插秧,一老挝大鼓,鼓声一通,群歌竞作,弥日不绝,是曰秧歌。”(清李调元《粤东笔》)“秧歌”一词广泛使用,成为全国公认的统一学名。
  
  宋代尽管战争连绵不断,各族人民遭受了深重的痛苦和灾难但民间舞蹈继续发展。北宋的汴梁(今河南开封),南宋的临安(今浙江杭州)有许多“瓦子”是专门表演各种技艺的固定场所,其中也有《花鼓》。“花鼓”一词至此流传后世。具体表演形式未见详细记载。宋代舞蹈继唐代发展的同时,民间还有另一支庞大的世代相传的业余舞蹈队伍,节日里,各村、各社都有自己的民间舞蹈队。“各社不下数日。”这种舞队有时也叫“社火”。(宋人范成大《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作者原注:民间鼓乐,谓之“社火”。)范成大诗吟:“轻薄行歌过,颠狂社舞呈。”陕北甘泉县西岔乡挖掘出了一座宋代古墓,古墓的画像砖上有;男子高举圆形大伞,身背腰鼓,绸带系在腰间,随着向前跳跃,绸带飞扬,舞姿矫健优美,刚劲有力,成左弓箭状。(见宋代腰鼓画像砖)据《安塞县志》载:“秦置高奴县,其境包括今甘泉北部、延安市、安塞县等地。”西岔乡原属安塞,1935年11月划归甘泉辖。安塞县招安乡岳中庄挖出了一个宋代古墓,古墓的画像砖上有两幅打腰鼓的画像。经国家鉴定是宋代的作品。浮雕塑造的形象简练传神,人物服饰道具与今天的腰鼓手基本相似,舞姿激越奔放,动作古朴大方,雄健有力。(见安塞县招安乡岳中庄宋代腰鼓画像砖)这就更证实腰鼓已在宋代广为流传,形成了完整的艺术体系。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影像
更多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1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内网友交流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陕西省外网友咨询QQ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三秦游群⑥:146721821
三秦游群⑦:146722016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陕ICP备07501230号